
下胞葵子湯
XIA BAO KUI Z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方出《千金》卷二,名見《醫略六書》卷三十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1
熱/寒比例
極寒 (0.05)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腎經 12%
大腸經 12%
小腸經 12%
肺經 12%
胃經 12%
膀胱經 12%
肝經
腎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肺經
胃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下胞葵子湯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通經活絡,引藥下行: 川牛膝性溫,味苦辛,入肝腎經,具有通經活絡、引血下行的功效。它可以促進氣血運行,將藥力引導至下焦,並促進瘀血、水濕的排出,幫助治療下焦濕熱、血瘀所致的婦科疾病。
- 補腎壯陽,助生殖: 川牛膝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的作用,可以改善腎虛所致的月經不調、不孕等症狀。同時,它還能促進生殖功能,提高生育能力。
因此,川牛膝的加入,不僅能引導藥力,更能起到補腎助生殖的作用,使其成為下胞葵子湯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下胞葵子湯」中包含「冬葵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利濕,通淋止痛: 冬葵子性寒,入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止痛的功效。對於因濕熱下注、膀胱濕熱所致的下焦濕熱症狀,如小便澀痛、淋瀝不盡、尿頻尿急、腰痛等,冬葵子能起到清熱瀉火、利濕通淋的作用,緩解疼痛,促進排泄。
- 潤腸通便,消腫止痛: 冬葵子還有潤腸通便的功效,對於便祕、大便不通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此外,冬葵子亦具有一定的消腫止痛功效,對於下焦濕熱導致的陰部腫痛、外陰瘙癢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冬葵子作為「下胞葵子湯」的主要藥材,能有效治療因濕熱下注、膀胱濕熱所引起的下焦濕熱證,達到清熱利濕、通淋止痛、潤腸通便、消腫止痛等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下胞葵子湯》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源自古籍,主治「胎死腹中,若母病欲下之」及「産後瘀阻,胞乾,脈澀者」。其證治核心在於 通利下行、活血祛瘀,針對兩類病機:
- 胎死腹中:胎殞不得出,瘀滯胞宮,阻礙氣血,甚則危及母體。此方意在 瀉下死胎,使胞宮穢濁得除。
- 産後瘀阻胞乾:産後惡露不盡,瘀血內停,胞宮失潤而「乾」,脈澀為血行不暢之象。此方以 活血利水 之效,疏通瘀滯,復其濡潤。
組成與治療原理探討
牛膝(三兩)
- 性味苦酸平,歸肝、腎經。
- 下行通經:古云「能引諸藥下行」,尤善導瘀血、死胎下出。
- 活血祛瘀:針對産後瘀阻,破血行滯,兼补肝腎,緩攻不傷正。
葵子(一升)
- 冬葵子之別稱,性甘寒滑利,通淋滑胎。
- 滑利竅道:其質潤下行,助牛膝開胞宮之壅滯,利水以潤「胞乾」。
- 協同化瘀:通過利尿間接促進血行,古人謂「水行則血行」,瘀去新生。
配伍邏輯
- 牛膝主血分,破瘀通經;葵子主氣分,滑竅利水。二者相須為用:
- 血水並治:瘀血得散,水液得通,死胎或惡露可順勢而下。
- 潤下相濟:葵子之滑潤制牛膝之峻,牛膝之活血助葵子利竅,共成「通而不猛」之方。
總述
此方以簡馭繁,透過 活血利水、下行滑竅 之力,針對「瘀、滯、乾」之病機,使胞宮復其通降之能。其設計符合古人「以通為補」之理,尤重氣血津液之流通,體現中醫「祛邪以存正」的治療思維。
傳統服藥法
牛膝3兩,葵子1升。
以水7升,煮取3升,分3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下胞葵子湯, 出處:《千金》卷二。 組成:牛膝3兩,葵子1升。 主治:胎死腹中,若母病欲下之。産後瘀阻,胞乾,脈澀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