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細辛大黃丸中包含細辛,主要原因有二:
- 溫經散寒,止痛止嘔: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止嘔的功效。大黃寒涼,瀉熱通便,容易引起脾胃虛寒,而細辛可溫中散寒,緩解大黃的寒涼之性,避免對脾胃造成損傷。
- 協同大黃,增強療效: 細辛與大黃搭配,可發揮協同作用,增強藥效。細辛溫經散寒,可促進大黃的寒涼之性下行,更好地瀉熱通便,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細辛大黃丸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瀉熱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細辛大黃丸常用於治療熱結便祕、腹痛、腸燥等症,大黃作為主藥,發揮瀉熱通便的作用,使患者排泄通暢,解除腸道積熱。
- 活血化瘀: 大黃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細辛大黃丸中,大黃與其他藥物配伍,可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瘀血,改善局部組織的供血狀況,有助於緩解疼痛和炎症。
細辛大黃丸中添加枳實,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枳實味苦性寒,歸脾、胃經,具備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細辛大黃丸中常用於治療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枳實的加入有助於緩解肝氣鬱結,促進氣血流通,達到行氣止痛的效果。
- 消積導滯,通便泄瀉:枳實還有消積導滯、通便泄瀉的功效。細辛大黃丸中含有大黃,具有瀉下通便的作用,枳實的加入可以增強其通便效果,並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出宿食積滯,改善便祕等症狀。
細辛大黃丸中加入火麻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大黃燥烈: 大黃性寒涼,瀉下力強,容易導致腸胃燥熱、腹痛等。火麻仁性平,味甘,具有潤腸通便、滋陰降火的功效,可緩解大黃的燥烈之性,防止其傷及脾胃。
- 增強潤腸通便作用: 火麻仁含有豐富的油脂,具有潤滑腸道的作用,可促進腸蠕動,幫助排便。與大黃搭配,可增強其潤腸通便的效果,並使藥效更加柔和。
細辛大黃丸中加入青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 青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解鬱、消食導滯、止痛的效果。細辛大黃丸主治寒凝氣滯、腹痛、泄瀉等症狀,青皮可助細辛溫經散寒,大黃清熱瀉火,共同促進腸胃氣機的運行,緩解疼痛。
- 疏肝利膽: 青皮能疏肝理氣,促進膽汁分泌,有助於改善肝膽功能,進一步促進腸胃消化吸收,達到治療腹痛、泄瀉的效果。
細辛大黃丸中加入桃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通經止痛: 桃仁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之效,能改善血液循環,解除瘀血阻滯,對於細辛大黃丸所針對的寒凝血瘀、經絡不通等症狀,起到輔助作用。
- 潤腸通便,助瀉消積: 桃仁性潤,能潤腸通便,對於大黃所致的腸道燥熱,起到緩解作用,避免出現過度燥結。同時,桃仁也能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消積導滯,配合大黃,更能達到瀉下通便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細辛大黃丸」,主治功效是痧症,大便乾結,氣血不通,胸悶煩悶,昏沉沉悶。
方劑組成:
大黃: 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可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
火麻仁: 具有瀉下、利水滲濕、活血化瘀、清熱利尿、潤肺、降氣和潤燥等傳統代功效。它通常被用於治療老年人、產婦等血虛便祕患者的便祕,水腫、小便不利、大便祕結、燥咳無痰等症,跌打損傷、產後血不去、金瘡腹中瘀血等症,風痹、皮頑、五淋、小便赤少等症,肺燥咳嗽等症,肝氣不舒、氣滯血瘀等症以及腸燥便祕等症。
青皮: 性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青皮可疏肝理氣,活血化瘀,適用於肝鬱氣滯、經痛、跌打損傷等症狀。
桃仁: 性溫味苦,歸肝經,具有調經、活血化瘀、通便、止咳化痰、清熱瀉火等功效。其能改善經期不調、經血量少或過多、經期疼痛等病症,緩解腸燥、促進消化道分泌,加速腸道排放,促進呼吸道分泌物分泌,擴張呼吸道,降低咳嗽氣喘。
細辛: 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具有散風寒、溫肺化痰,可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鼻炎、鼻竇炎、頭痛、身體痠痛等症狀;另外細辛散風除濕,主治風濕痹痛、肢體麻木、寒濕腹痛、嘔吐泄瀉;具有溫化寒痰停飲、下氣消痰、溫肺化飲之功,可治療外感風寒、水飲內停、喘咳、痰多清稀等症狀;細辛也可用於治療寒邪入絡之肌肉關節痛,如頭痛、鼻淵、牙痛、痹痛等。
枳實: 性溫味酸苦,歸脾胃大腸經,具有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之效。能行氣化痰消痞,破氣除滿止痛,清熱化痰、平喘止咳。富含橙皮苷、鉀、鈣、維生素C等,有收斂、止瀉、解毒、利尿之功。此外,枳實還具有消食化積、補氣功效,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抵抗力與免疫力。
**總體來說,**中藥方劑「細辛大黃丸」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瀉下、利水滲濕、活血化瘀、清熱利尿、潤肺、降氣和潤燥、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調經、活血化瘀、通便、止咳化痰、清熱瀉火、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等功效。
傳統服藥法
細辛、大黃、枳實、紫樸、麻仁、青皮、桃仁(去皮尖)各等分。
上為末,水泛為丸。
每服1錢,重者2錢,再重3錢,淡薑湯送下,稍冷服之。
石七(《痧症全書》卷下)、十五號明夷方(《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通便消積的功效,孕婦慎用。
- 大黃有瀉下作用,服用本方後,大便次數會增多,應注意補充水分,避免脫水。
-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服用期間,應避免食用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相同名稱方劑
細辛大黃丸, 出處:《痧脹玉衡》卷下。 組成:細辛、大黃、枳實、紫朴、麻仁、青皮、桃仁(去皮尖)各等分。 主治:痧,大便乾結,氣血不通,煩悶壅盛,昏沉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