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21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19%
肝經 19%
脾經 14%
肺經 14%
心經 11%
膀胱經 6%
大腸經 6%
三焦經 3%
胃經 3%
腎經
肝經
脾經
肺經
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三焦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0

主治功效

補脾益腎湯

整體功效: 補脾益腎,清熱利濕

主治: 膏淋(乳糜尿)。

膏淋是指尿中混有乳糜,是由於脾腎虛弱,不能運化水液所致。補脾益腎湯可以補益脾腎,清熱利濕,從而緩解膏淋的症狀。

文獻參考:

  1. 醫學衷中參西錄》卷十八:「膏淋者,乃脾腎虛弱,不能運化水液所致。治宜補脾益腎,清熱利濕。方用黨參、黃耆、萆薢、旱蓮草、茜草、熟地黃、小薊、黃柏等。」

  2. 《中醫臨床治療學》第十三章:「膏淋是指尿中混有乳糜,是由於脾腎虛弱,不能運化水液所致。治療宜補脾益腎,清熱利濕。方用補脾益腎湯。」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黨參、黃耆、萆薢、旱蓮草、茜草、熟地黃、小薊、黃柏等中藥組成。黨參、黃耆補益脾氣;萆薢、旱蓮草、茜草清熱利濕;熟地黃、小薊補益腎陰;黃柏清熱利濕。諸藥合用,共奏補脾益腎,清熱利濕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補益脾腎的作用,因此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有脾胃虛弱、食欲不振、腹脹等症狀,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相關疾病

膀胱炎
尿中挾有膿液
前列腺炎
腎及輸尿管結石
前列腺增生
腎盂腎炎
尿道膿傷
小便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補脾益腎湯, 出處:《張伯臾醫案》。 組成:黨參12g,黃耆12g,萆薢12g,墨旱蓮12g,茜草12g,熟地15g,小薊草30g,炒白朮9g,威喜丸(分吞)9g,炒知母6g,炒黃柏6g。 主治:補脾益腎,清熱化濕。主治:膏淋(乳糜尿)。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