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蟆丸

蝦蟆丸

XIA MA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21

熱/寒比例

偏寒 (0.6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胃經 22%
肺經 16%
心經 10%
脾經 8%
膽經 6%
膀胱經 6%
大腸經 6%
肝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脾經
膽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蝦蟆丸方劑中含有「蝦蟆」,即蟾蜍,其加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1. 毒性入藥: 蟾蜍的毒性物質,如蟾酥,具有解毒消腫、止痛生肌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瘡瘍腫毒、蛇蟲咬傷等疾病。
  2. 引藥入經: 蟾蜍性寒,味辛,具有通經活絡、散結止痛之效。在方劑中,蟾蜍可以起到引導其他藥物深入經絡、直達病竈的作用,增強藥效。

因此,蝦蟆丸中加入「蝦蟆」,是利用其毒性入藥和引藥入經的特性,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蝦蟆丸方劑中包含使君子,主要基於其 驅蟲 之效。使君子性味甘、溫,入脾、胃經,具有殺蟲消積之效,尤善於驅除腸道寄生蟲。蝦蟆丸方劑主治小兒疳積腹痛蟲積等症,使君子的加入,可有效殺滅腸道寄生蟲消食積,達到止痛改善疳積之效。

蝦蟆丸方劑中包含皁莢,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通便瀉下,消積化痰:皁莢味甘苦,性寒,具有通便瀉下、消積化痰之效。對於痰濕凝聚、積滯不化所致的咳嗽、喘息等症狀,皁莢可起到清熱化痰、潤腸通便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增強整體療效。
  2. 引藥入脾胃:皁莢性寒,能引藥入脾胃,加強其他藥物的藥力。蝦蟆丸方劑中多為寒涼藥物,皁莢的加入可以使藥物更好地被脾胃吸收,發揮藥效。

蝦蟆丸中包含青黛,主要有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青黛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蝦蟆丸主治熱毒壅盛,咽喉腫痛,發熱煩躁等症,青黛的清熱解毒功效能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2. 消散瘀血: 青黛兼具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對於咽喉部位的瘀血腫痛也有一定的療效。

總之,青黛在蝦蟆丸中扮演著清熱解毒、消散瘀血的重要角色,有助於藥方整體療效的發揮。

蝦蟆丸方劑中包含龍膽草,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龍膽草味苦寒,入肝、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帶、清肝明目等作用。蝦蟆丸主治濕熱下注所致的帶下病,症狀包括白帶量多、色黃、質稠、有異味等。龍膽草可清熱燥濕,瀉火解毒,能有效抑制濕熱邪氣,改善帶下病症,達到治療效果。此外,龍膽草還能清肝明目,可緩解濕熱上蒸所致的頭暈目眩等症狀,使治療更全面。

蝦蟆丸中加入雄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毒蟲剋星,驅邪辟穢: 雄黃性溫燥,味辛,有毒,善於殺蟲解毒,驅邪辟穢。古人認為蛙類易受毒蟲侵害,故以雄黃入藥,可增強其驅蟲解毒之力,防止毒蟲入侵,保護自身。
  2. 祛風除濕,止痛止癢: 雄黃除了驅蟲解毒外,還具有祛風除濕、止痛止癢之效。蝦蟆丸所治之症多為濕邪阻滯、風寒入體所致的皮膚病,而雄黃能疏風解表,祛濕止癢,可輔助治療疾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蝦蟆丸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小兒五疳八痢」,為古代兒科常見病證,涵蓋多種消化系統失調及營養不良症狀:

  1. 疳證表現
    • 消化障礙:腹脹、不思乳食、愛吃異物(泥土)、吐乳、大便不規律。
    • 營養不良:肌膚瘦瘁、頭發枯槁如穗、不長肌肉。
    • 熱象雜症:時作寒熱、多生瘡癬、小便如泔(濁溺)。
  2. 痢證表現
    • 下痢色無定,可能夾雜消化不良或腸道感染。

此類病機多因脾胃虛弱,濕熱蟲積內蘊,導致氣血津液耗傷,屬「疳積」範疇,古代認為與蟲積、食滯、濕熱相關。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方劑以「殺蟲消積、清熱化濕」為核心,配伍如下:

  1. 蝦蟆(主藥)

    • 性味辛涼,有毒,古代用其燒灰取其「殺蟲消疳」之效。
    • 《本草綱目》載蝦蟆可治「小兒疳痢」,善除腹中蟲積,針對疳疾根源。
  2. 熊膽(輔藥)

    • 苦寒清熱,解毒鎮驚,能清肝膽濕熱,緩解疳熱引起的瘡癬、寒熱。
    • 另有助消化,改善「愛吃泥土」的異食癖(古認為與蟲積相關)。
  3. 麝香(佐藥)

    • 辛溫開竅,活血散結,此處用量極輕,取其「通絡醒脾」之功,助藥物透達病所。
    • 另能緩解蟲積內阻的氣滯腹痛。
  4. 豬牙皂角(佐藥)

    • 辛溫祛痰通竅,炙後減其峻烈,協同殺蟲,並促進腸道穢濁排出。
  5. 白蕪荑(使藥)

    • 辛溫殺蟲消積,為治疳要藥,《日華子本草》言其「治腸風痔漏、惡瘡疥癬」,針對疳疾肌膚瘡癬。

三、全方配伍特點

  1. 攻邪為主
    • 集中殺蟲(蝦蟆、白蕪荑)、清熱(熊膽)、通滯(皂角、麝香),旨在清除病理產物(蟲、濕、滯)。
  2. 標本兼顧
    • 蟲積濕熱為標(急則治標),脾胃虛損為本(方中未直接補益,恐礙邪去,後續需調理)。
  3. 外治延伸
    • 急疳牙齦潰爛時,以藥丸化水外塗,直接作用於局部(熊膽、麝香消炎生肌)。

四、可能的藥理推論

  • 殺蟲抑菌:蝦蟆、白蕪荑可能含揮發性成分,抑制腸道寄生蟲或細菌(如痢疾桿菌)。
  • 抗炎鎮痛:熊膽中的膽酸、麝香活性成分可減輕腸道及牙齦炎症。
  • 促進代謝:皂角、麝香或刺激消化液分泌,改善吸收功能。

此方體現古代「以毒攻毒」思維,針對疳痢實證,以峻藥緩攻(蜜丸制其毒),反映中醫「祛邪即安正」的辨治邏輯。

傳統服藥法


蝦蟆1枚(去爪,燒作灰),熊膽(研)1分,麝香(研)1分,豬牙皂角(去皮子,炙)白蕪荑1分。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5-7丸,米飲或溫水送下,日3次。如急疳曾退落牙齒者,以倒流水化5-7丸,塗齦上。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蝦蟆丸是一味中藥方劑,使用時應遵醫囑,不可擅自使用。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年老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前列腺炎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紫斑症及其他出血性病態精囊炎(精囊炎性疾患)身體消瘦多痰尿中混挾精液小便渾濁不清

相同名稱方劑


蝦蟆丸, 出處:《醫林纂要》卷九。 組成:蟾蜍1個(打死,連腹臟炙乾,爲末),糞蛆、黃連、胡連、神曲、麥芽、檳榔、肉果(各爲末)。 主治:小兒疳。

蝦蟆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二。 組成:蝦蟆1枚(去爪,燒作灰),熊膽(研)1分,麝香(研)1分,豬牙皂角(去皮子,炙)白蕪荑1分。 主治:小兒急疳。

蝦蟆丸,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四引丁左藏方。 組成:乾蝦蟆大者1個(泔浸3宿,去腸肚頭爪,淨洗,酥炙令黃香),陳皮(去白)1分,胡黃連1兩,鬱金半兩,蕪荑仁半兩。 主治:小兒疳疾。

蝦蟆丸,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三引《譚氏殊聖方》。 組成:綠礬半斤(爲末),棗1升半(去核)。 主治:小兒五疳羸瘦,毛發稀疏,揉鼻咬甲,好食泥土,腹大頸細,痢如泔澱,乳食不消,小便白濁。

蝦蟆丸, 出處:《衛生總微》卷十二引王紹祖方。 組成:蘆薈(研)1錢,黃連(去須)1錢,谷精草1錢,桂心1錢,朱砂(研)1錢,縮砂仁2錢,熊膽半錢(溫水化研),麝香半錢(研)。 主治:小兒諸疳疳瀉。

蝦蟆丸, 出處:《局方》卷十(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組成:蝦蟆2錢,使君子(炒)2錢,皂角(燒)2兩,青黛2兩半,龍膽草(去苗)4兩,雄黃(研飛)2兩。 主治:小兒五疳八痢,腹脹面黃,肌膚瘦瘁,時作寒熱,不思乳食,愛吃泥土,揉鼻咬甲,頭發作穗,不長肌肉,多生瘡癬,大便無時,小便如泔,(口見)吐乳食,痢色無定,或吃交奶,漸黃漸瘦,變成疳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