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榔散
NIU LA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本草綱目》卷十八引《普濟方》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29
熱/寒比例
寒 (0.24)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50%
大腸經 50%
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牛榔散」方劑中包含「黑牽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 瀉下通便:黑牽牛性寒,味苦,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其所含的牽牛子苷能刺激腸道蠕動,促進排便,對於便祕、積滯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
- 消腫解毒:黑牽牛除了瀉下作用外,還具有消腫解毒的功效。對於一些因濕熱、瘀血引起的腫脹、疼痛等症狀,黑牽牛可以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在「牛榔散」方劑中加入黑牽牛,可以發揮其瀉下通便、消腫解毒的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牛榔散中包含檳榔,主要原因有二:
- 驅蟲作用:檳榔性溫,味辛,具有驅蟲之效。其所含檳榔鹼能麻痺腸道寄生蟲,使之排出體外。牛榔散多用於治療蟲積腹痛、蛔蟲病等症狀,而檳榔正是其驅蟲功效的核心藥材。
- 消食健胃:檳榔亦具消食健胃之功效,能促進消化液分泌,有助於食物消化吸收。對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等症狀,檳榔也有一定的療效。牛榔散中加入檳榔,除了驅蟲外,也能起到增強脾胃功能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牛榔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氣築奔衝不可忍」「鼓脹」「水腫」「蟲積」,其核心病機在於氣滯、水停、蟲阻三者壅塞腑臟,致氣血逆亂。
- 氣築奔衝:指氣機攻衝劇烈,多因蟲積或水濕阻滯,氣機不得宣通,逆而上衝,發為絞痛、脹悶。
- 鼓脹、水腫:乃水濕停聚,充斥脘腹或泛溢肌膚,與氣滯互結,形成腹大如鼓、按之堅滿之症。
- 蟲積:蟲體阻滯腸道,擾亂氣機升降,常見腹中劇痛、時作時止,或吐涎沫。
此方功效可歸納為**「瀉水行氣、殺蟲導滯」,針對氣、水、蟲互結之實證,尤其偏重於速攻有形之邪**。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黑牽牛(半兩)——瀉水逐積為君
- 性味苦寒,瀉下力峻,專走腸道,能通利二便,使水濕從下竅而出。《本草綱目》載其「逐痰消飲,通大腸氣秘」。
- 本方取其瀉水力強,針對水腫、鼓脹,迅速化解水濕壅滯;其「通氣」之性,助緩解氣機奔衝。
檳榔(二錢半)——殺蟲降氣為臣
- 性辛溫,善下行破滯,既能驅殺蟲體(如蛔蟲、絛蟲),又能行氣消脹。《名醫別錄》言其「消穀逐水,除痰癖,殺三蟲」。
- 與黑牽牛協同,一者瀉水,一者下氣殺蟲,共解氣、水、蟲交阻之勢。
紫蘇湯送服——佐助宣通
- 紫蘇辛溫,功能醒脾寬中、宣散氣機,可緩和牽牛、檳榔峻烈之性,防其攻伐傷正,同時助氣機流通,增強全方行氣消脹之效。
配伍思維與方義
此方體現「通利下行、速祛實邪」之法,適用於體壯邪實者:
- 峻瀉與行氣並舉:黑牽牛瀉水開結,檳榔破滯殺蟲,二者比例(牽牛量倍於檳榔)凸顯以瀉水為主、導蟲為輔。
- 攻邪不戀滯:紫蘇湯調服,稍佐辛散,避免瀉下過猛致氣機壅閉,體現「瀉中有疏」之妙。
此方屬「急治標」之劑,適合實證急症,若久病體虛則非其所宜。
傳統服藥法
黑牽牛半兩,檳榔2錢半。追蟲去積。
上為末。
每服1錢,紫蘇湯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牛榔散, 出處:《本草綱目》卷十八引《普濟方》。 組成:黑牽牛半兩,檳榔2錢半。 主治:追蟲去積。主治:氣築奔衝不可忍,鼓脹,水腫,蟲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