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腎祛毒散

BU SHEN QU DU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2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3.2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6%
肝經 18%
腎經 18%
胃經 13%
肺經 13%
脾經 10%
心經
肝經
腎經
胃經
肺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補腎祛毒散中加入忍冬藤,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忍冬藤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其所含的綠原酸、木犀草素等成分,能有效抑制細菌和病毒的生長繁殖,並促進體內毒素的排泄,有助於清除腎臟及體內積聚的毒素。
  2. 利水消腫: 忍冬藤兼具利水消腫之效,有助於改善腎臟功能,促進體內水液代謝,減輕腎臟負擔,進而達到補腎之目的。其清熱解毒的作用也能緩解腎臟炎症,有助於腎臟功能的恢復。

補腎祛毒散中加入熟地黃,主要是因為熟地黃具有以下兩個作用:

一、補腎益精:熟地黃味甘、性溫,入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填精益髓的功效,可有效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乏力等症狀。

二、活血化瘀:熟地黃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腎臟微循環,有利於排除腎臟毒素,達到祛毒的效果。

因此,熟地黃在補腎祛毒散中,既能補腎益精,又能活血化瘀,是方劑中重要的藥材之一。

補腎祛毒散中加入天花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利溼消腫: 天花粉味甘性寒,具有清熱解毒、利溼消腫之功效,可有效清除體內毒素,緩解腎臟炎症,改善腎功能。
  2. 滋陰補腎,益精填髓: 天花粉入腎經,能滋陰補腎,益精填髓,增強腎臟的生精功能,改善腎虛症狀,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補腎祛毒的效果。

因此,天花粉在補腎祛毒散中起到清熱解毒、利溼消腫,以及滋陰補腎的作用,有助於全面調理腎臟功能,達到補腎祛毒的目的。

補腎祛毒散方中使用烏頭,看似矛盾,實則有其道理。烏頭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祛風散寒、止痛、解毒的功效。其毒性較烈,但配伍得當,可發揮其藥效,而避免毒性。

方中烏頭常與其他藥物搭配,如生薑、甘草等,以緩解其毒性,並增強其祛風散寒功效。同時,烏頭可溫腎陽,助陽氣祛寒毒,對於腎虛陽虛所致的寒毒病症,可起到溫陽祛寒、解毒止痛的功效。因此,烏頭在補腎祛毒散方中,並非單純使用,而是經過精心配伍,以發揮其藥效,避免其毒性。

補腎祛毒散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補腎: 肉桂性熱,味辛甘,歸心、腎、脾經,具有溫陽補腎、助陽化氣之效。對於腎陽虛所致的腰膝痠軟、畏寒肢冷、陽痿早泄等症,肉桂可起到溫補腎陽、改善陽氣虛弱的作用。
  2. 溫經散寒: 肉桂還能溫經散寒,通絡止痛。對於寒邪入侵、經絡不通所致的寒痛、麻木等症,肉桂可起到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作用。

總體而言,肉桂在補腎祛毒散中起到溫陽補腎、溫經散寒的作用,幫助改善腎虛、寒邪入侵等問題,達到補腎祛毒的功效。

主治功效


補腎祛毒散方劑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洞天奧旨》記載,補腎祛毒散由巫真君所傳,主治「腎俞生癰」。此方劑旨在治療發生於腎俞穴周圍的癰腫,從其組成藥物及古文所述療效,我們可以分析其治療原理:

方劑組成及功效:

  • 忍冬藤 (四兩):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忍冬藤為此方劑的核心藥物之一,其清熱解毒的功效能直接作用於癰腫,消散局部炎症。涼血消腫則能緩解腫痛,促進組織修復。

  • 熟地黃 (三兩): 滋陰補腎,益精填髓。腎為先天之本,腎氣虛弱則易導致正氣不足,抵抗力下降,從而誘發癰腫。熟地黃補益腎陰,提升機體免疫力,為治療提供根本。

  • 天花粉 (二錢): 清熱生津,潤肺止咳。雖然天花粉的功效與癰腫的直接關係不如忍冬藤,但其清熱生津的作用能輔助清熱解毒,並有助於改善患者因發病而引起的津液虧損。

  • 草烏頭 (二錢): 此處方劑用的是「草烏頭」,而非原文所載「黑烏頭」。草烏頭性溫,有祛風除濕、溫經止痛的功效。腎俞穴處於腰部,若感受風寒濕邪,亦可誘發或加重癰腫。草烏頭在此起到溫經散寒,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有助於消散腫毒。需注意的是,草烏頭毒性較強,用量需嚴格控制。

  • 肉桂 (二錢): 溫補陽氣,暖肝散寒。與草烏頭類似,肉桂也具有溫經散寒的作用,能協同草烏頭溫通經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癰腫的消散。

治療原理分析:

補腎祛毒散治療腎俞生癰的原理,是基於清熱解毒、溫經散寒、補益腎氣的整體思路。方中忍冬藤為主藥,清熱解毒,直接作用於癰腫;熟地黃補腎益氣,提升機體抵抗力;草烏頭和肉桂溫經散寒,促進血液循環,加速腫毒消散;天花粉則輔助清熱,改善津液。各藥物協同作用,從標本兼治的角度出發,達到治療的目的。

療效總結:

根據《洞天奧旨》的記載,此方對未潰破的癰腫,二服即見效;已潰破者,則能促進膿液排出,十服痊癒。這說明此方劑在治療腎俞生癰方面具有較好的療效,其藥物配伍精妙,療效確切。 然而,由於草烏頭的毒性,以及古方劑量單位與現代劑量換算的差異,現代臨牀應用需要謹慎,並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傳統服藥法


忍冬藤4兩,熟地3兩,白簽3錢,天花粉2錢,草烏頭2錢,肉桂2錢。
水煎汁1碗,空腹服。未破者2服即消,已潰者即去黑爛,10服乃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同名稱方劑


補腎祛毒散, 出處:《洞天奧旨》卷五引巫真君方。 組成:忍冬藤4兩,熟地3兩,豨薟3錢,天花粉2錢,草烏頭2錢,肉桂2錢。 主治:腎俞生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