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寧丹

肺寧丹

FEI NING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痘科方藥集解》卷六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偏熱 (1.5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7%
胃經 20%
肺經 20%
脾經 14%
心經 12%
腎經 6%
肝經
胃經
肺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9-06

方劑組成解釋

肺寧丹方劑中添加牛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開竅醒神:牛黃性寒,味苦,入心、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毒、開竅醒神、豁痰止痙的功效。肺寧丹旨在治療肺熱咳嗽、痰多黏稠、胸悶氣促等症狀,牛黃能清熱解毒,化痰止咳,同時能開竅醒神,改善因痰濁矇蔽心神而引起的頭昏、神志不清等症狀。

2. 藥性相輔相成:肺寧丹中其他藥材如貝母、瓜蔞仁等,也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牛黃與之配合,藥性相輔相成,能加強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的效果,使藥效更顯著,治療效果更佳。

肺寧丹方劑中加入天南星,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化痰止咳: 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化痰止咳之效。其能燥濕化痰,對於痰多、咳嗽不止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肺寧丹主治肺氣虛弱、痰濕阻肺之症,天南星的化痰止咳作用正好可以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改善肺部氣機,止咳化痰的效果。
  2. 開竅醒神: 天南星還具有開竅醒神的作用,可以用於治療痰迷心竅、神志不清等症。肺寧丹的功效之一是清熱解毒,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痰迷心竅的症狀,天南星的開竅醒神作用可以輔助其他藥物,達到清熱醒神、改善神志的作用。

「肺寧丹」方劑中加入「穿山甲」,主要是基於其 「通經下乳」 的功效。穿山甲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 「消腫散結」、「通絡止痛」 的作用。

在臨牀應用中,穿山甲常用於治療 「乳汁不通」、「胸脅脹痛」 等症狀。肺寧丹方劑主要針對 「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加入穿山甲,意在 「通經絡、散結氣」,使肺氣暢通,達到止咳化痰之效。

肺寧丹方劑中包含石膏,主要原因有二:

一、清熱解毒: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的功效。肺寧丹多用於治療肺熱咳嗽、痰黃稠粘等症,石膏可清熱降火,緩解肺熱,達到清肺止咳的效果。

二、涼血止血:石膏亦有涼血止血之效,可抑制炎症反應,減輕肺部充血、水腫,從而達到止咳化痰、止血的作用。肺寧丹中可能含有其他燥熱或出血的成分,石膏的加入可以起到平衡作用,避免藥性過偏。

肺寧丹方劑中加入人乳汁,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潤肺止咳:人乳汁性味甘平,具有潤肺止咳、清熱化痰的功效,對於肺熱咳嗽、痰多粘稠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2. 補益氣血:人乳汁富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能補益氣血,增強人體抵抗力,有助於疾病的恢復。

此外,人乳汁中還含有多種免疫因子,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進一步促進疾病的康復。

肺寧丹方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溫肺散寒:肉桂性溫,味辛甘,入心、脾、腎經,具有溫陽散寒、活血通絡之效。肺為嬌臟,易受寒邪侵襲,導致咳嗽、氣喘等症。肉桂溫肺散寒,可改善肺氣虛寒,提高機體抵抗力,有助於緩解肺部不適。

二、溫陽補氣:肉桂能溫補腎陽,腎陽充足則可溫煦肺氣,改善肺氣虛弱,達到溫補肺氣的效果。肺氣充足,則呼吸順暢,抵抗力增強,有助於疾病的康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肺寧丹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肺寧丹原載於古代兒科痘疹專書,主治「漿足結靥時,已發之痰火」。此指小兒痘疹(如天花)病程中,膿疱期(漿足)至結痂階段(結靥),因熱毒熾盛,痰火內擾,出現喘嗽、痰鳴、煩躁等症。漿液充足以為氣血托毒外達之象,然若痰火壅肺,反致喘息不寧,此時需清化熱痰、平喘止咳,兼顧護陰透邪。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分析

1. 君藥:牛黃、膽星

  • 牛黃(2分):苦涼,入心肝經,清熱解毒、豁痰開竅,針對痰熱壅滯之喘息、神昏;
  • 膽南星(1錢):炮製後毒性減而性轉涼,善化熱痰、熄風定驚,與牛黃協力消痰火。
    作用:直折痘疹熱毒夾痰之勢,為方中清熱化痰核心。

2. 臣藥:煅石膏、冬花

  • 煅石膏(人乳淬,3錢):煅後減寒性,人乳淬增強潤燥之效,既清肺中餘熱,又防過傷陰液;
  • 款冬花(1錢):溫潤化痰、止咳平喘,佐制寒涼藥之峻性,使化痰不傷正。
    作用:清潤並行,緩解熱灼肺陰之咳喘。

3. 佐藥:炮山甲、肉桂

  • 炮山甲(1錢):性走竄,能通絡透膿,助痘毒外達,防痰火阻絡;
  • 肉桂(5分):少量引火歸元,通陽化氣,協山甲暢通氣血,並防寒藥冰伏邪氣。
    作用:調暢氣機,透邪外出,為「結靥期」病機特設。

4. 使藥:甘草湯為丸、青黛衣

  • 甘草湯:甘緩和中,調和諸藥,解毒護胃;
  • 青黛:清肝涼血,增強清熱解毒之效。
    作用:固護中焦,導藥力入肺肝。

方劑整體邏輯

此方以「清化痰熱」為主軸,兼顧「透邪護陰」,反映痘疹後期「痰火膠結」之特殊病機:

  • 清熱:牛黃、膽星、青黛直折火勢;
  • 化痰:膽星、冬花潤燥相配;
  • 透邪:山甲、肉桂通絡引經,助痘毒盡散;
  • 護陰:人乳淬石膏、甘草防燥傷津。

諸藥合用,使痰火得消而喘息自平,契合「漿足結靥」期正虛邪戀、痰熱未清之需。

傳統服藥法


牛黃2分,膽星1錢,山甲(炮)1錢,石膏(煅,人乳淬)3錢,冬花1錢,肉桂5分。
消痰火而平喘息。
上為末,濃煎甘草湯為丸,如龍眼核大,青黛為衣。
白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肺寧丹, 出處:《痘科方藥集解》卷六。 組成:牛黃2分,膽星1錢,山甲(炮)1錢,石膏(煅,人乳淬)3錢,冬花1錢,肉桂5分。 主治:消痰火而平喘息。主治:漿足結靨時,已發之痰火。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