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禹翼湯中包含防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濕止痛: 防己性味苦寒,入膀胱經,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對於風濕痹痛、關節疼痛等症狀,可以起到緩解作用。禹翼湯以防己配伍其他藥物,針對風濕痺證,發揮疏通經絡、祛風止痛的功效。
- 利水消腫: 防己還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可以促進體內水液代謝,消除水腫。禹翼湯中加入防己,可以幫助消除因風濕痺證引起的關節腫脹,達到利水消腫、舒筋活絡的效果。
總之,禹翼湯中加入防己,是利用其祛風濕止痛、利水消腫的功效,以達到治療風濕痺證、消除關節腫痛的目的。
禹翼湯中包含茯苓,主要原因有二:
一、利水滲濕: 茯苓性平和,味甘淡,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禹翼湯主要針對水濕內停、脾腎氣虛所致的病症,茯苓有助於利水消腫,改善水濕停滯導致的症狀。
二、健脾益氣: 茯苓還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禹翼湯中其他藥物,如黨參、白朮等,亦具健脾益氣功效,茯苓配合其他藥物,可協同增強健脾利水之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禹翼湯中加入豬苓,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滲濕:豬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禹翼湯主要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豬苓可協助利水消腫,促進體內水分代謝,達到治療目的。
- 健脾益氣:豬苓同時具備健脾益氣之效,可改善脾胃運化功能,增強機體抵抗力。禹翼湯中常搭配其他健脾藥材,豬苓可加強健脾效果,促進水液代謝,達到標本兼治。
禹翼湯方劑中加入黑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益氣: 黑豆性平味甘,入腎、脾經,具有補腎益氣、活血利水之功效。禹翼湯本身針對腎虛氣弱、水腫乏力等症狀,黑豆的加入可加強補腎益氣之效,促進水液代謝,改善水腫。
- 輔助藥性: 黑豆與其他藥材如茯苓、澤瀉等共同作用,可增強利水滲濕之效,有助於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進一步改善水腫狀況。此外,黑豆也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可輔助其他藥材清熱解毒,促進機體恢復。
禹翼湯中包含澤蘭,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活血化瘀:澤蘭性味辛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瘀血阻滯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等症狀,澤蘭可起到疏通經絡、活血止痛的作用。
- 利水消腫:澤蘭還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對於水濕停滯所致的腹脹、小便不利等症狀,澤蘭可起到利水消腫的作用。
因此,澤蘭在禹翼湯中,可發揮活血化瘀、利水消腫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治療相關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禹翼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產後腫滿,皮膚無光澤,腫稍硬者」,屬產後水濕停滯、氣血失調之症。產後正氣虧虛,水濕運化不利,滯留肌膚則見腫滿;濕濁阻滯氣血,肌膚失養故無光澤;若腫而稍硬,提示濕邪久鬱、漸趨瘀結。本方旨在利水消腫、通調氣血,兼顧產後體虛特點,溫和祛邪而不傷正。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桑白(桑白皮):
性甘寒,歸肺經,善瀉肺行水,通調水道。肺為水之上源,肺氣肅降則水濕下行,針對產後水濕停滯、上源不開之病機,為君藥。防己:
苦辛微寒,利水消腫、祛風除濕,能走表透達肌膚之濕,與桑白皮協同強化利水之效,針對「腫滿」主症。茯苓、豬苓:
二藥皆淡滲利濕,茯苓兼健脾安神,豬苓專攻水道,助中焦運化、下焦通利,使水濕從小便而解,為臣藥。黑豆:
甘平,活血利水、補腎養血,既防利水過傷陰血,又兼顧產後血虛,且能緩解水濕日久夾瘀之「腫硬」。澤蘭:
辛微溫,活血祛瘀、利水消腫,針對水停氣阻所致的輕度血瘀,改善皮膚無光澤與腫硬,為佐使之藥。紫蘇(氣不和時加):
辛溫行氣寬中,解表化濕。若兼氣滯(如胸悶、腹脹),可調暢三焦氣機,氣行則水行,增強全方消腫之效。
配伍特點
- 利水為主,兼顧氣血:以桑白、防己、二苓瀉濁利水;黑豆、澤蘭養血活血,符合產後「多虛多瘀」體質。
- 表裏分消:桑白開肺氣、防己走肌表,二苓通膀胱,分消水濕從汗尿而解。
- 剛柔相濟:甘寒(桑白)配苦溫(防己、澤蘭),利水不傷正,活血不動血。
此方體現「治水需調氣血」的思路,適合產後水濕停聚輕症,若腫硬明顯可推知夾瘀,而澤蘭、黑豆已暗含活血之機,整體組方簡潔而切中病機。
傳統服藥法
桑白2大合,防己1大合半,茯苓1中合,豬苓1中合,黑豆1大合,澤蘭1大合半。
若氣不和,加紫蘇1大合。
上以水1盞半,煮取1盞,溫服,每日2-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有滑利作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禹翼湯, 出處:《産科發蒙》卷三。 組成:桑白2大合,防己1大合半,茯苓1中合,豬苓1中合,黑豆1大合,澤蘭1大合半。 主治:産後腫滿,皮膚無光澤,腫稍硬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