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疳散

蛔疳散

HUI GA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偏寒 (0.88)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1%
肝經 16%
脾經 16%
大腸經 13%
腎經 12%
心經 8%
膀胱經 4%
膽經 4%
小腸經 3%
胃經
肝經
脾經
大腸經
腎經
心經
膀胱經
膽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蛔疳散中加入使君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驅蟲作用:使君子為驅蟲藥,其有效成分使君子醇能有效殺滅蛔蟲,尤其對兒童蛔蟲感染效果顯著。蛔疳散主要用於治療小兒疳積,而蛔蟲感染是導致疳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入使君子可起到驅蟲消積的作用。
  2. 健脾消食:使君子還具健脾消食之效,有助於改善兒童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進一步緩解疳積症狀。同時,使君子味甘性溫,與其他藥材配合,可起到溫和驅蟲、健脾開胃的作用,更適合兒童服用。

蛔疳散中加入檳榔,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驅蟲作用: 檳榔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驅蟲殺蟲的功效。其主要成分檳榔鹼能麻痺蛔蟲的神經系統,使其失去活動能力,並促進其排出體外,是治療蛔蟲病的常用藥材。

二、健脾消食: 檳榔還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強腸胃蠕動,有助於消化積食,改善脾胃功能。對於因蛔蟲寄生導致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具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蛔疳散中加入檳榔,不僅能驅除腸道蛔蟲,還能改善脾胃功能,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

蛔疳散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由蛔蟲引起的腸道不適。其配方中包含輕粉,這是一種含有重金屬的礦物藥,具有特殊的藥理作用。輕粉雖被視為毒性較強的藥物,但在適量應用下,可以有效減少體內寄生蟲的數量。其主要成分能直接作用於蛔蟲,抑制其生長與繁殖,同時加速其排出體外。此外,輕粉還具備一定的抗炎和解毒功能,有助於改善由蛔蟲引起的腸道炎症,減輕患者的不適感。

透過其特有的藥理特性,輕粉不僅對寄生蟲有明顯的驅除效果,還能協助調節腸道環境,促進消化功能。然則,因為輕粉的毒性,使用時應特別謹慎,必須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以確保安全和療效。因此,蛔疳散的配方精妙,兼顧治療效果與安全性,代表了中醫藥的智慧和辨證論治的理念。

蛔疳散中加入茴香,主要原因如下:

  1. 驅蟲作用: 茴香具有溫脾胃、理氣止痛、驅蟲的功效。其揮發油中的茴香醚、茴香酮等成分,對蛔蟲等寄生蟲有驅除作用,有助於治療蛔蟲引起的疳積。
  2. 助消化: 茴香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增進食慾,有助於消化不良所致的疳積。

此外,茴香還有溫脾胃的作用,可緩解因蛔蟲寄生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因此,在蛔疳散中加入茴香,有助於驅除蛔蟲,改善消化功能,緩解疳積症狀。

蛔疳散為治療小兒疳積與腸蛔蟲的常用方劑,其組成複雜,其中鉛丹(Pb3O4)的應用引人關注。鉛丹性寒味甘,具強烈的殺蟲與收斂效果,可直接作用於腸道,對多種寄生蟲有顯著驅除作用,尤善於清除腸道內的蛔蟲。在蛔疳散中,鉛丹與其他藥材如使君子、苦楝皮等配合,形成強大的驅蟲陣容。然而,鉛丹亦有毒性,需嚴格控制劑量,以免造成鉛中毒。傳統上,中醫師會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調整鉛丹用量,確保療效同時減少副作用。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長期或過量使用鉛丹可能對肝腎功能造成損傷,故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

蛔疳散方劑中包含苦楝皮,主要基於其驅蟲功效。苦楝皮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驅蟲止癢的功效,能有效殺滅腸道寄生蟲,如蛔蟲。苦楝皮中的苦楝素對蛔蟲具有麻痺作用,可使其失去活動能力,並從腸道排出體外。此外,苦楝皮亦可清熱解毒,緩解因蛔蟲寄生引起的腹痛、腹脹等症狀。因此,在蛔疳散方劑中加入苦楝皮,可發揮其驅蟲止癢,清熱解毒的功效,達到治療蛔蟲病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蛔疳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蛔疳」,即小兒因腸道寄生蟲(以蛔蟲為主)引起的疳積病症,臨床可見腹痛、消瘦、食慾異常(嗜食異物或厭食)、面黃肌弱等,屬中醫「蟲積」範疇。其作用以驅蟲為主,兼調暢氣機。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1. 驅蟲殺蟲

    • 使君子:甘溫,專殺蛔蟲,尤宜小兒,傳統用其仁炒香嚼服治蟲積。
    • 苦楝根皮:苦寒有毒,善驅蛔蟲、蟯蟲,炒後減毒性,增殺蟲之效。
    • 檳榔:辛散苦降,能麻痹蟲體並促進排出,對多種腸道寄生蟲有效。
  2. 瀉下通便助排蟲

    • 輕粉(氯化亞汞)、定粉(可能為鉛粉或滑石粉):古代用其劇毒攻積,使蟲體癱瘓並隨大便排出。然二者毒性強,現代已罕用。
  3. 調氣和中

    • 茴香:辛溫行氣,緩解蟲擾所致的脘腹冷痛,兼防苦寒藥傷胃。
    • 黃丹(鉛丹):外用解毒,內服古方偶用於鎮驚殺蟲,但毒性大,需慎用。
  4. 用藥特點

    • 毒性搭配:輕粉、黃丹等具毒性,古人以毒攻毒,針對蟲體痼疾,但需嚴格控制劑量(如「1字」「半錢」)。
    • 肉汁湯送服:利用油脂芳香誘蟲食藥,同時保護胃腸,減緩刺激。

邏輯推理與療效機制
此方以殺蟲為核心,結合瀉下與行氣:

  1. 使君子、苦楝根、檳榔協同麻痹蟲體,破壞其吸附腸道的能力;
  2. 輕粉、定粉促進蟲體排出,減少殘留;
  3. 茴香調理氣機,緩解腹痛,防止驅蟲後氣滯。全方標本兼顧,然側重治標(驅蟲),蟲下後需再「調氣」以恢復脾胃功能。

現代反思
古人受限於對寄生蟲的認知,選用毒性藥以求速效。如今已有更安全的驅蟲藥(如甲苯咪唑),此方中的輕粉、黃丹等因重金屬毒性已淘汰,但其中使君子、檳榔等配伍思路仍可借鑑,唯須調整為符合當代規範的用藥。

傳統服藥法


使君子1分,檳榔1個,輕粉1字,定粉1錢,茴香半錢,黃丹半錢,苦楝根末(炒)半錢。
上為末。
每服1-2錢,臨臥時煎肉汁湯調下,須進2-3服。蟲下再調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蛔疳散, 出處:《幼幼新書》卷三十一引《四十八候》。 組成:使君子1分,檳榔1個,輕粉1字,定粉1錢,茴香半錢,黃丹半錢,苦楝根末(炒)半錢。 主治:蛔疳。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