澡浴方

ZAO YU F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顱囟經》卷下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22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7%
肺經 15%
膀胱經 12%
肝經 12%
胃經 11%
腎經 8%
大腸經 8%
心經 4%
小腸經 4%
膽經 4%
脾經
肺經
膀胱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大腸經
心經
小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澡浴方中加入苦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解毒:苦參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對於皮膚濕疹、瘡瘍、濕熱瘙癢等症狀,苦參可有效抑制炎症反應,減輕瘙癢,促進皮膚修復。
  2. 殺蟲止癢:苦參中含有苦參鹼等成分,具有殺蟲止癢作用。對於皮膚寄生蟲感染引起的瘙癢,苦參可有效殺滅寄生蟲,減輕瘙癢症狀。

因此,在澡浴方中加入苦參,可有效改善皮膚濕熱、瘙癢等問題,達到清熱解毒、殺蟲止癢的效果。

澡浴方中加入茯苓皮,主要是利用其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

茯苓皮性味甘淡平,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之功,能將體內過多的濕氣排出,有助於改善因濕氣導致的皮膚問題,例如濕疹、瘙癢等。此外,茯苓皮還能健脾寧心,對於因心脾兩虛導致的失眠、多夢等症狀也有改善作用,有助於提高睡眠品質,改善精神狀態。因此,在澡浴方中加入茯苓皮,能有效改善皮膚問題,提高睡眠品質,達到舒緩身心、促進健康的功效。

澡浴方中加入蒼朮,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驅風散寒: 蒼朮性溫燥,具有驅風散寒、燥溼止癢的功效。在澡浴方中,蒼朮可通過皮膚吸收,起到驅散寒邪、溫通經絡、止癢去溼的作用,尤其適用於風寒溼邪引起的皮膚病或關節疼痛。

2. 殺菌消毒: 蒼朮還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有效殺滅皮膚表面的細菌和真菌,預防感染。在澡浴方中,蒼朮能有效抑制皮膚病的發生,並促進皮膚的癒合。

澡浴方中加入桑白皮,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以達到改善皮膚炎症、止癢、消腫的效果。

桑白皮性寒,味苦,入肺、膀胱經。其清熱解毒之力,可有效緩解皮膚熱毒所致的紅腫、瘙癢等症狀;其利水消腫的作用,則能幫助去除皮膚水腫,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在澡浴方中加入桑白皮,有助於改善皮膚病症,達到治療和保健的功效。

澡浴方中添加白礬,主要是利用其收斂止癢的特性,針對皮膚病症進行治療。

白礬性寒涼,味酸澀,具有收斂止癢、解毒消腫的功效。對於濕疹、皮炎、皮膚瘙癢等症狀,白礬可以有效抑制炎症,收縮毛孔,減少滲出液分泌,從而達到止癢止濕的效果。

此外,白礬還能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可以預防和治療皮膚感染。在澡浴方中添加白礬,可以有效改善皮膚炎症,緩解瘙癢,並具有一定的抗菌功效。

澡浴方中加入蔥白,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驅寒散邪:蔥白性溫,味辛,具有發散風寒、解表散寒的功效,能有效驅散體內寒邪,適用於因風寒所致的感冒、頭痛、鼻塞等症狀。
  2. 活血化瘀:蔥白含有揮發油、大蒜素等物質,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緩解因寒凝血瘀導致的局部疼痛、紅腫等症狀。

因此,在澡浴方中加入蔥白,能夠起到驅寒散邪、活血化瘀的雙重作用,有助於改善寒邪入侵所致的各種不適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澡浴方」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蔥白性味辛溫,具有發散風寒、解表透疹、發汗解表、通陽、利尿、解毒、祛風除濕、安胎、驅蟲殺蟲、通經絡、清熱解毒等功效。 苦參味苦、性寒,歸肝、心、肺、腎經,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清熱瀉火等功效。 茯苓皮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的功效。 桑白皮具有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血等功效。 中藥白礬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等功效。 總結:中藥方劑「澡浴方」,主要成分是:苦參、茯苓皮、蒼朮、桑白皮、白礬、蔥白,主治功效是:小孩走路遲緩。小孩從小受了損傷,腳纖細無力,走路不方便,或者骨熱、疳癆,肌肉消瘦。

傳統服藥法


苦參半兩,茯苓皮半兩,蒼朮半兩,桑白皮半兩,白礬半兩,蔥白少許。
上銼細。
每浴時取1兩,沸水2升,浸藥後通溫與兒浴之。避風乾溫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利濕、活血通絡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小兒行遲。但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疥癬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身體消瘦

相同名稱方劑


澡浴方, 出處:《普濟方》卷二七六。 組成:茵芋2兩,石楠2兩,莽草2兩,蛇床子2兩,羊踯躅2兩,白礬2兩。 主治:遍身熱毒風瘡,及疥癬瘙癢。

澡浴方, 出處:《顱囟經》卷下。 組成:苦參半兩,茯苓皮半兩,蒼朮半兩,桑白皮半兩,白礬半兩,蔥白少許。 主治:小兒行遲。小兒自小傷損,腳纖細無力,行止不得,或骨熱疳癆,肌肉消瘦。

澡浴方, 出處:《普濟方》卷二七六。 組成:防風1兩(去蘆頭),白芷1兩,細辛1兩,苦參1兩,吳茱萸1兩,苦楝子1兩,藜蘆(去蘆頭)1兩,莽草1兩,麻黃根1兩,川椒半兩(去目),鹽2兩。 主治:遍身熱毒風瘡及疥癬瘙癢。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