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貞元飲中加入當歸,主要原因有二:
-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其補血活血功效可改善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與方劑中其他藥材相輔相成,提升整體療效。
- 潤腸通便,養血滋陰: 當歸亦具潤腸通便之效,有助於改善因血虛津虧所致的便祕。同時,當歸的養血滋陰作用可緩解婦女因氣血不足而引發的各種不適。
總之,當歸的加入,不僅能增強方劑的補血活血作用,更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腸道功能,進一步提升療效。
加味貞元飲是一個被廣泛應用於中醫的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熟地黃,這一成分對於調補人體的陰血、增強腎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熟地黃性味甘、微鹹,入肝、腎經,能有效滋陰補腎,強化腎臟的內在功能,特別適合於陰虛所引起的虛弱症狀,如疲勞、貧血、面色蒼白等。熟地黃的滋補作用能夠提高人體的免疫力,促進氣血循環,從而增強整體的健康狀態。此外,熟地黃還具備生津止渴的功效,對於改善因陰虛所致的口渴、咽乾等症狀也有顯著的效果。這些特性使得熟地黃成為加味貞元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幫助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達到更佳的補益效果,進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通過合理的配伍,這一方劑在臨牀上展現了良好的治療效果。
加味貞元飲中加入黨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氣益血: 黨參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生津之效。加味貞元飲以益氣養血為主要功效,而黨參可補益脾肺之氣,促進氣血生化,進一步增強方劑的補氣益血作用。
2. 協調藥性: 方劑中其他藥物如黃芪、當歸等,偏於補氣或養血,黨參則兼具補氣養血之效,可協調藥性,使方劑作用更為全面,提高療效。
加味貞元飲中加入烏梅,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收斂固澀,止瀉止痢: 烏梅性酸澀,入肝脾經,具有收斂固澀、止瀉止痢的功效。加味貞元飲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弱、久瀉不止,而烏梅的收斂作用可以幫助收固脾胃之氣,止住瀉痢。
- 生津止渴,解暑除煩: 烏梅味酸,入肺經,可以生津止渴,解暑除煩。加味貞元飲中加入烏梅,除了止瀉止痢之外,還可以緩解因脾胃虛弱導致的口渴、心煩等症狀。
主治功效
加味貞元飲主治功效分析
古文內容分析
從提供的兩則古文內容,可得知加味貞元飲在古代醫家眼中的應用場景及可能功效:
- 《眉壽堂方案選存》:記載「寡居菀勞,系乎情志損傷」,「火升下寒」,醫家葉桂認為此證屬情志損傷,非草木藥物所能輕易奏效。但他仍嘗試使用加味貞元飲來「制龍相之陡起」,這裡的「龍相」推測指的是肝腎之火,「陡起」則是指火氣上逆的症狀。此處暗示加味貞元飲可能有一定的滋陰降火、平抑肝陽的作用。
- 《友漁齋醫話》:記載患者「宿有氣喘,多年不作。近因勞倦復發,肢軟無力,脈象浮大」,醫家黃凱鈞認為「脈大為勞,當作傷治」,因此使用加味貞元飲治療。這裡表明加味貞元飲被用於治療勞倦所致的氣喘復發,且患者表現為虛勞之象。
治療原理分析
結合方劑組成及古文記載,加味貞元飲的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 補益氣血,培元固本: 方中當歸、熟地黃均為補血要藥,能夠滋陰養血、益精填髓,改善血虛狀態;黨參補中益氣,健脾益肺,可增強機體正氣。此三味藥合用,可補益氣血,培元固本,改善虛勞體質,增強抗病能力。
- 收斂固澀,潛陽降火: 烏梅味酸,性溫,具有收斂固澀之功,可收斂耗散之氣,並有助於潛降虛浮之火。結合古文記載中「制龍相之陡起」的描述,推測烏梅在此方中起到潛陽降火的作用。
- 調和陰陽,緩急止喘: 綜合來看,加味貞元飲以補益氣血為主,兼以收斂固澀、潛陽降火。對於氣血虧虛、陰陽失調所導致的氣喘、虛勞等症狀,可起到調和陰陽、緩急止喘的作用。
總結
加味貞元飲是一個以補益氣血為主的方劑,具有滋陰養血、益精填髓、健脾益氣、收斂固澀、潛陽降火等功效。根據古文記載,它可應用於治療勞倦所致的氣喘復發,以及情志損傷導致的陰虛火旺等症。其治療原理主要是通過補益氣血、培元固本,並配合收斂固澀、潛陽降火之品,來調和陰陽,改善虛勞體質,從而達到緩急止喘、扶正祛邪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當歸身5錢(炒), 熟地5錢, 炙草1錢, 黨參5錢, 烏梅5個(去核)。
斂肝而兼斂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有補血活血、益氣健脾的功效,適合氣血不足、氣喘不止的患者使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滋膩礙胃。
- 本方有活血作用,孕婦及月經量多者不宜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貞元飲, 出處:《醫門八法》卷四。 組成:當歸身5錢(炒),熟地5錢,炙草1錢,黨參5錢,烏梅5個(去核)。 主治:斂肝而兼斂肺。主治:産後榮血暴竭,衛氣無依,孤陽上越,而致氣喘。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