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訊
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牽牛末2兩,檳榔末1兩,杏仁末1兩,羌活末1兩,神曲半兩,麥糵半兩,雷丸肉半兩,江子(1兩,去油皮,淨)四錢,黃芩1兩。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梧桐 子大,朱砂為衣。
3歲服3丸,5歲服5丸,大人服10丸,快利為度,臨臥溫水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 牽牛子、檳榔、杏仁、羌活、神麴、大麥、雷丸、黃芩等藥物均具有行氣消積的功效。
- 牽牛子、檳榔、杏仁、羌活、神麴、大麥、雷丸等藥物均具有通利大腸的功效,可促進氣積排出。
-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的功效,可防止氣積化熱。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瀉下作用,脾胃虛弱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取積一塊氣丸, 出處:《普濟方》卷一七三。 組成:牽牛末2兩,檳榔末1兩,杏仁末1兩,羌活末1兩,神曲半兩,麥糵半兩,雷丸肉半兩,江子(1兩,去油皮,淨)4錢,黃芩1兩。 主治:男子婦人氣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