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取疔膏」方劑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消腫止痛: 乳香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疔瘡引起的紅腫熱痛,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 引導藥力: 乳香質地輕,易於穿透皮肉,可將藥力引導至病竈部位,促進藥效發揮,達到治癒疔瘡的效果。
總之,乳香在「取疔膏」方劑中起到消腫止痛、引導藥力的作用,為治療疔瘡提供良好的輔助效果。
取疔膏中包含麝香,主要由於其具有以下兩大作用: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麝香性溫通散結,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散淤血,減輕腫痛。對於疔瘡初起,紅腫熱痛,具有明顯的緩解作用。
- 解毒闢穢,消炎止癢:麝香氣味芳香,能闢穢濁,解毒散結,並能抑制細菌和真菌生長,減輕炎症反應,緩解瘙癢。對於疔瘡感染,具有消炎止癢的效果。
因此,取疔膏中加入麝香,可有效促進瘡瘍的消退和癒合,減輕患者痛苦。
取疔膏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涼血的功效。對於疔瘡腫痛,因外邪入侵,熱毒壅盛所致,黃連可清熱解毒,消散熱毒,同時也能涼血止痛,減輕腫痛症狀。此外,黃連還能抑制細菌生長,對於疔瘡感染具有輔助治療作用。
總而言之,黃連在取疔膏中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是治療疔瘡的常用藥材。
取疔膏中加入連翹,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針對疔瘡的病理特徵發揮作用。
連翹性味苦寒,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的功效。疔瘡多因熱毒蘊結肌膚所致,表現為紅腫熱痛,甚至化膿潰爛。連翹能清熱解毒,消散疔瘡的熱毒,並能促進膿液排出,加速傷口癒合。
此外,連翹還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能抑制細菌的生長繁殖,進一步控制感染的發展,避免病情加重。因此,取疔膏中加入連翹,有助於快速消散疔瘡,促進傷口癒合。
取疔膏方中加入桃仁,主要是由於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作用: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桃仁性味苦甘,入心、肺、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疔瘡引起的紅腫熱痛,桃仁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腫脹疼痛。
- 潤腸通便,解毒排膿:桃仁亦有潤腸通便的功效,能促進腸道蠕動,排出毒素,有助於清除疔瘡的毒素,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取疔膏方中加入桃仁,可綜合發揮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以及潤腸通便、解毒排膿等功效,加速疔瘡的消退和癒合。
主治功效
取疔膏方劑主治功效分析
《外治壽世方》所載取疔膏,以乳香、麝香、黃連、連翹、桃仁為主藥,輔以蝦蟆肝腸肺,針對疔瘡具有顯著療效。其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1.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方中黃連與連翹為君藥,皆為清熱解毒之要藥。黃連苦寒,善清心肝膽三焦之火,燥濕瀉火,解毒力強;連翹性味苦微寒,清熱解毒,散結消腫,二藥合用,清熱解毒之力倍增,能有效控制疔瘡感染,遏制毒邪蔓延。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方中乳香、麝香、桃仁三藥,共奏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乳香辛溫,活血止痛,消腫生肌,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快炎症吸收;麝香芳香走竄,開竅醒神,散瘀止痛,能通經活絡,消腫止痛;桃仁苦甘,活血化瘀,潤腸通便,能促進瘀血排出,緩解疼痛。三藥合用,標本兼顧,既能清除局部瘀血,又能改善微循環,從而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3. 輔以毒攻毒,加速癒合: 方中加入蝦蟆肝腸肺,或取其毒攻毒之意。雖古籍未詳述其作用機理,但從臨牀經驗推測,此三味可能具有某些特殊成分,能促進創面癒合,或有輔助清熱解毒之效,與主藥協同作用,加速疔瘡的痊癒。
總結: 取疔膏方劑通過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等多重作用機制,有效治療疔瘡。方中藥物配伍精妙,君臣佐使分明,藥性相輔相成,達到協同增效的目的。 其外治法,能直接作用於患處,避免了內服藥物對機體的影響,更能快速有效地控制病情,達到治療目的。 藥物配伍與治療思路,體現了古代醫家對疔瘡病機的深刻理解及豐富的臨牀經驗。
傳統服藥法
蜣螂心。
貼瘡半日許,可再易。血盡根出遂愈。
禁食羊肉。
疔瘡 元和十一年得疔瘡,凡十四日益篤,善藥敷之皆莫能知。長樂賈方伯教用蜣螂心,一夕而百苦皆巳。明年正月食羊肉又大作,再用亦如神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慎用。
- 本方有毒,不可過量服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
相同名稱方劑
取疔膏, 出處:《柳州救死三方》引賈方伯方(見《證類本草》卷二十二)。 組成:蜣螂心。 主治:疔瘡。
取疔膏, 出處:《串雅內編》卷二。 組成:乳香1粒,麝香米大1粒,黃連(研末)、連翹(研末),桃仁2個(去皮)。 主治:疔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