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邪丹

QU XIE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百一》卷十一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偏熱 (1.5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4%
心經 17%
腎經 17%
肺經 12%
胃經 7%
大腸經 7%
肝經 7%
膽經 7%
脾經
心經
腎經
肺經
胃經
大腸經
肝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祛邪丹」方劑中加入黑豆,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腎益氣: 黑豆性平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益氣、活血化瘀的功效。腎為先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腎氣不足則易導致邪氣入侵。黑豆補腎益氣,有助於增強機體抵抗力,抵禦外邪。
  2. 清熱解毒: 黑豆富含花青素、異黃酮等抗氧化物質,具有清熱解毒、抗菌消炎的功效。祛邪丹主要用於治療外感熱病、風寒濕邪等病症,黑豆的清熱解毒功效可以輔助主藥,更好地祛邪止病。

祛邪丹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用於驅除體內邪氣,治療某些特殊病症。其配方複雜,其中令人驚訝地包含了一種名為砒霜的劇毒成分。砒霜,即三氧化二砷,在中醫學中被視為一味具有強烈攻毒、殺蟲與消腫功效的藥材。儘管其毒性極大,但在極低劑量下使用,中醫認為砒霜能夠精準對抗惡性腫瘤、皮膚病變及某些頑固性疾病,顯示出「以毒攻毒」的療效。

在祛邪丹的配伍中,砒霜的使用需極其謹慎,必須由經驗豐富的中醫師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精確控制劑量。其餘藥物成分如雄黃、朱砂等亦具有獨特療效,共同協調以增強整體方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中醫學講究辨證施治,祛邪丹的應用充分體現了這一原則,通過精妙的藥物配伍,力求在最小風險下達到最佳治療效果。然而,現代醫學普遍不推薦使用含砒霜的藥方,強調應遵循安全標準,避免潛在健康風險。

祛邪丹是一種廣泛應用於中醫的方劑,其組成中包含鉛丹,這在現代醫學觀點下顯然引起了爭議。鉛丹,又稱鉛粉,主要成分為二氧化鉛,歷史上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在古代中醫理論中,鉛丹被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尤其是與邪氣相關的病症。然而,隨著現代對重金屬毒性的深入研究,顯然鉛丹的使用存在明顯的健康風險,包括中毒和長期累積的有害影響。

儘管如此,部分中醫師仍然選擇在某些特定情況下使用該藥材,並認為其適量使用可帶來療效。這種做法引發了對中醫傳承與現代科學的辯論,特別是在安全性與療效評估上。因此,對於療效和風險的平衡,患者和醫療工作者應謹慎考量,並選擇更安全的替代藥材,以確保健康的優先。總體而言,祛邪丹的傳統應用需要在現代醫療框架下重新檢視與調整。

「祛邪丹」方劑中加入「硃砂」主要基於其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

硃砂性寒,入心經,具有鎮驚安神、清熱解毒之效。其鎮心安神之效可用於治療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等症狀,而其清熱解毒之效則可用於治療熱毒內盛、神昏譫語等症狀。

在「祛邪丹」方劑中,硃砂的加入旨在通過其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起到祛除邪氣、平復心神的作用,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主治功效


古方「祛邪丹」主治功效分析

《是齋百一選方》中記載的「祛邪丹」主治瘧疾。其組成包括黑豆、砒霜、鉛丹、硃砂,藥物配伍旨在驅除瘧邪。

治療原理分析:

方中各藥材作用如下:

  • 黑豆: 具有補腎利水、解毒消腫的功效。在該方中,可能起輔助作用,藉由補腎益氣,增強機體抵抗力,以利於驅除瘧邪。黑豆的解毒作用也能減輕其他藥物可能的毒副作用。

  • 砒霜: (即三氧化二砷)為劇毒之物,古方中常以微量使用,其具有殺蟲止癢、攻毒散結的功效。在「祛邪丹」中,砒霜很可能為主要藥力,直接針對瘧疾病邪,起到攻邪的作用。其毒性之強,也說明此方使用風險極高,需謹慎。

  • 鉛丹: (即四氧化三鉛)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瘧疾發作時常伴有發熱,鉛丹可以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緩解瘧疾症狀。此外,鉛丹也有可能用於降低砒霜的毒性。

  • 硃砂: (即硫化汞)具有安神定驚、鎮心止癇的功效。瘧疾發作時,患者常伴有神志異常,硃砂可以起到鎮靜安神的作用,緩解患者的痛苦。硃砂同樣具有毒性,需控制用量。

綜上所述,「祛邪丹」的治療原理,主要是以砒霜為主要藥物,直接攻伐瘧疾病邪,並輔以黑豆補益正氣,鉛丹清熱解毒,硃砂鎮靜安神,以達到治療瘧疾的目的。然而,方中砒霜和鉛丹都具有明顯的毒性,其臨牀應用風險極高,必須由經驗豐富的中醫師指導下使用,否則可能造成嚴重後果。

值得注意的是,《辨證奇聞》和《辨證錄》中提到的「助金祛邪丹」與《是齋百一選方》中的「祛邪丹」成分及功效完全不同,前者針對肺氣虛弱所致的疾病,並非治療瘧疾,其治療原理是以益氣補肺為主,輔以清熱、消痰、逐邪,為溫和的治療方法,與《是齋百一選方》中的毒性藥物配方大相徑庭。 後者在治療婦科疾病方面也有提及,配方成分與治療瘧疾的「祛邪丹」亦不同。因此,需明確區分不同古籍中「祛邪丹」的配方和功效。 這些不同配方的「祛邪丹」名稱相同,但組成和功效卻大相徑庭,說明古方名稱可能存在混淆或同名異方的情況。

傳統服藥法


黑豆砒霜1兩,生黃丹2兩,朱砂。
五月初四日揀黑豆,冷水浸至端午早,用好砒霜一兩,順手研極細,入生黃丹二兩相和,取黑豆去皮,細研成膏子,和藥丸時,便分大小丸,用細朱砂為衣。
老弱孕婦不可服藥者,分十數等丸,大者如梧桐子止。當發日五更初井花水送下1丸。
忌熱物半日,次忌魚腥、菜油、冷物等,不禁冷水。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祛邪丹有毒,不宜長期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瘧疾

相同名稱方劑


祛邪丹, 出處:《百一》卷十一。 組成:黑豆、砒霜1兩,生黃丹2兩,朱砂。 主治:瘧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