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瘧仙丹

截瘧仙丹

JIE NUE XIAN D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極寒 (0.11)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9%
脾經 29%
腎經 29%
肺經 11%
心經
脾經
腎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截瘧仙丹中加入黑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黑豆性寒,味甘,入脾、腎經,具有清熱解毒之效。瘧疾多因濕熱之邪侵襲所致,黑豆能清熱解毒,有助於驅散病邪,緩解瘧疾症狀。
  2. 補益脾腎: 瘧疾患者常伴有脾腎虛弱,氣血不足。黑豆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可補益脾腎,增強機體抵抗力,幫助患者恢復元氣,提高抗病能力。

截瘧仙丹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瘧疾等病症。其成分中包含硃砂,是因為硃砂具有多種藥用價值。硃砂的主要成分為硫化汞,具有鎮靜安神的效果,能夠幫助緩解因瘧疾引起的高熱、頭痛等不適症狀。同時,硃砂也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協助清除體內的毒邪,促進疾病的康復。

在中醫理論中,瘧疾的形成往往與外邪侵襲和內部邪氣有關,硃砂的使用能有效調節體內的陰陽平衡,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此外,硃砂還可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提升身體的自然免疫功能。因此,截瘧仙丹中加入硃砂,既能針對瘧疾的病因進行治療,也能緩解相關症狀,使患者更快恢復健康。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截瘧仙丹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專治「瘧疾」,古稱「瘧病」,以寒熱往來、發作有時爲主要特徵。其「截瘧」之意,即通過藥力截斷瘧疾發作,屬古代「劫瘧」之法,針對邪伏半表半里或瘧邪壅盛之證。


二、組成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與特性

  • 雄黑豆

    • 選圓形黑豆(具「腎形」象徵),經泡軟去皮後研爛爲基質,取其色黑入腎,兼引藥下行。
    • 黑豆性平味甘,古方中或借其解毒之性(如《本草綱目》載黑豆解砒石毒),緩和人言毒性。
    • 「49粒」之數,可能取「七七」陽數,暗合瘧疾屬「少陽邪爭」之病機。
  • 人言(砒石,含砷化合物)

    • 性辛熱大毒,古稱「截瘧猛藥」,能劫痰定驚、殺蟲破積。
    • 微量使用(5分)以「以毒攻毒」,直折瘧邪猖獗之勢,抑制瘧發寒熱。
    • 借其辛熱之性,祛除伏於膜原之痰濁瘧邪。
  • 雄黃(爲衣)

    • 性溫有毒,外裹藥丸既可防腐,亦增辟穢解毒之效。
    • 雄黃「殺百蟲」的特性,契合古人「瘧由瘧蟲」的猜想(如《肘後方》用雄黃治瘧)。

2. 配伍邏輯

  • 毒藥制衡:人言爲主藥,以猛毒直攻瘧邪;雄黑豆爲輔,緩和毒性並助藥力持續。
  • 時辰與炮製
    • 「五月五日午時」制藥,取其陽氣極盛之時,強化藥性祛陰邪之力,符合古人天時相應的思維。
    • 黑豆去皮研爛,既減其滋膩,亦利藥性釋放。
  • 服法與禁忌
    • 無根水(如雨水)送服,取其「自上而下」不沾地氣,助藥透達;忌熱物、魚腥,防熱助藥毒、腥穢滯邪。

3. 治療原理推測

  • 劫痰截瘧:人言辛熱走竄,破瘧痰巢穴;雄黃助其殺蟲辟穢,針對古人所謂「瘧因痰積」或「瘧蟲伏藏」。
  • 從腎論治:黑豆引藥入腎,契合「瘧邪內伏募原,近於腎位」之說(如《景岳全書》提及瘧疾與腎虛相關)。
  • 毒效控制:微量砷劑(人言)或可抑制瘧原蟲繁殖(現代視角),而雄黃硫砷化合物亦有抑菌作用,但需嚴格控量。

三、總結

此方爲古代「毒藥劫瘧」代表,以人言爲君、黑豆爲佐,利用毒性藥物短時峻截病勢,適用於瘧疾邪盛正未虛者。其設計兼顧攻邪、緩毒、時效,反映古人對瘧疾「毒伏深痼」的認識與峻藥急攻的治療策略。

傳統服藥法


雄黑豆49粒(黑豆圓者是),人言5分。
五月五日午時用黑豆先一日以水泡去皮,研爛,入人言,同研為丸,如黃豆大,雄黃1錢為衣,陰乾收貯。
臨發熱早晨無根水送下1丸。
忌熱酒熱物一時,仍忌魚腥、生冷之物三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瘧疾

相同名稱方劑


截瘧仙丹, 出處:《夀世保元》卷八。 組成:雄黑豆49粒(黑豆圓者是),人言5分。 主治:瘧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