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去翳散中加入爐甘石,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止癢消腫的藥性。
爐甘石性寒,味甘,入肺經。其能清熱解毒,對於外感風熱引起的皮膚紅腫、瘙癢、丘疹等症狀具有良好療效。此外,爐甘石還有收斂止癢、消腫生肌的作用,有助於促進皮膚損傷的癒合,減少炎症反應,改善皮膚症狀。
因此,在去翳散中加入爐甘石,可以有效地緩解皮膚炎症,消除皮膚瘙癢,促進皮膚癒合,達到治療皮膚病的效果。
「去翳散」中使用硼砂,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解毒:硼砂性寒,味甘鹹,入心、肺經。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消炎止痛,對於外傷感染、瘡瘍腫毒等症狀,可起到消腫散結的作用。
- 收斂生肌:硼砂亦具有收斂生肌之效,能促進傷口癒合。對於外傷導致的傷口、潰瘍等,可以起到收斂止血、促進肉芽生長的作用。
總體而言,硼砂在「去翳散」方劑中,主要發揮清熱解毒、收斂生肌的功效,以達到治療外傷感染、促進傷口癒合的目的。
去翳散中含有硃砂,主要因其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功效。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能平肝熄風,鎮驚安神,對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有較好療效。此外,硃砂亦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可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口舌生瘡等。
然而,硃砂亦具有一定的毒性,故需遵醫囑使用,不可自行服用或使用過量。
去翳散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開竅醒神,通絡止痛: 麝香性溫,味辛,入心、脾、肝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止痛消腫之功效。對於風寒外襲,經絡閉阻所致的翳障,麝香可通過開竅醒神、通經活絡,起到緩解症狀的作用。
二、引藥入經,提高療效: 麝香氣味芳香,能引藥入經,提高藥效。在去翳散中,麝香可以幫助其他藥材更好地發揮作用,協同治療翳障。
去翳散中包含琥珀,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化痰: 琥珀性味甘鹹平,入心、肺經,具有清熱化痰、開竅醒神之效。對於痰熱阻肺、咳嗽氣喘等症狀,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 活血化瘀: 琥珀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對於因氣血運行不暢引起的耳聾、耳鳴等症狀,琥珀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因此,去翳散中加入琥珀,可以更好地發揮清熱化痰、活血化瘀的功效,以達到治療耳聾、耳鳴等疾病的目的。
去翳散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各類眼疾病,特別是白內障等視力問題。其組成中包含蟾酥,這是因為蟾酥擁有獨特的藥理特性。蟾酥是由蟾蜍分泌的腺體產物,具有很強的透皮吸收性,能夠有效地滲透入目部,增強藥物的局部療效。
蟾酥在中醫理論中被視為一種「上焦」藥物,能夠清熱解毒,祛風明目,對於眼部的熱毒病症有良好的療效。此外,蟾酥還具有抗炎、抗氧化的特性,能減輕眼睛炎症反應,促進視力恢復。因此,將蟾酥納入去翳散中,能進一步提升其對於眼部疾病的治療效果,使患者的視力獲得更好的改善。此外,蟾酥的多種活性成分還能調理體內的氣血,促進全身的健康狀態。
去翳散中加入孩兒茶,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孩兒茶性寒,味苦,入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其能有效清除體內熱毒,緩解因熱毒引起的翳障症狀,如眼紅腫痛、視力模糊等。
- 活血化瘀,通經活絡: 孩兒茶還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的作用,能改善眼部微循環,促進血液流通,有助於消除眼部瘀血,緩解翳障。
孩兒茶與去翳散中其他藥物配伍使用,能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有效改善翳障症狀。
去翳散方劑中包含冰片,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冰片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外感風熱引起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冰片能起到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
- 開竅醒神,止痛生肌: 冰片具有開竅醒神、止痛生肌的功效。對於外傷引起的疼痛、腫脹,冰片能起到鎮痛消腫、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
因此,去翳散方劑中加入冰片,可有效地治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外感風熱引起的疾病,同時也能緩解外傷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去翳散中包含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除煩的功效。去翳散主要用於治療眼部炎症,如目赤腫痛、翳膜遮睛等。黃連能清熱瀉火,消散眼部炎症,達到去翳明目的作用。
- 抑菌消炎: 黃連具有抗菌消炎作用,能抑制細菌生長,減輕炎症反應。眼部炎症常伴有細菌感染,黃連能抑制細菌生長,進一步控制炎症發展,促進眼部癒合。
總而言之,黃連在去翳散中發揮清熱解毒、抑菌消炎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眼部炎症,達到去翳明目的效果。
主治功效
去翳散方劑主治功效分析
《春腳集》中記載的「開瘴去翳散」與題目所述「去翳散」雖名略有不同,但從藥物組成及主治功效來看,皆針對眼部翳膜問題。 本文將結合兩種方劑,分析其治療原理。
一、 主治功效:
兩種方劑皆以治療眼中翳膜為主要功效。「翳膜」泛指遮蔽眼球的膜狀物,導致視力模糊或障礙。其成因可能複雜,包括炎症、外傷、代謝紊亂等。
二、 治療原理:
「去翳散」及「開瘴去翳散」的組成成分,其治療原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清熱解毒,消炎止痛: 爐甘石、硼砂、冰片、黃連等藥物具有明顯的清熱解毒功效,能有效控制眼部炎症,減輕疼痛和腫脹。 「開瘴去翳散」中黃連、黃芩、連翹、銀花等藥物也同樣具有此功效,形成清熱解毒的藥物羣。
活血化瘀,通絡散結: 麝香具有開竅醒腦,活血通絡的作用,可以促進眼部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營養供應,有利於翳膜的消散。
利水退黃: 琥珀具有利水退黃的功效,有助於排出體內濕熱,改善眼部水腫。
滋陰養肝,平肝潛陽: 「開瘴去翳散」中部分藥物,例如菊花、生地,可能具有滋陰養肝的功效,間接改善肝腎陰虛導致的眼部疾病。
特殊處理: 「開瘴去翳散」中,將煅紅的爐甘石淬入藥湯,反覆三次,此種特殊的炮製方法,可能意在提高爐甘石的藥效,使其更好地發揮清熱解毒、收斂生肌的作用,並藉由藥湯浸泡,使藥力更好地滲透至翳膜處。 藥液澄清後再加入,也表明此方劑講究藥物純淨,以避免雜質刺激眼部。
三、 兩方劑的比較:
「去翳散」藥物組成相對精簡,以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為主;而「開瘴去翳散」則藥物種類較多,除了清熱解毒,更可能涵蓋了滋陰養肝、活血化瘀等多方面的治療策略,以期達到更全面的治療效果。 「開瘴去翳散」的複雜製法也反映出其治療思路的精細與謹慎。
總而言之,無論是「去翳散」還是「開瘴去翳散」,其治療眼中翳膜的原理都基於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基礎上,並根據具體藥物組成,可能還包含了活血化瘀、利水退黃等多方面的作用機制。 藥物炮製方法的不同,也反映了古代醫師對藥效提升的精益求精。 需注意的是,此分析僅基於古方記載及藥物本身的功效,實際臨牀應用效果需結合患者個體情況而定。
傳統服藥法
甘石3錢,珠子7分,硼砂7分(口含吐去涎水),朱砂5分,麝香2分,琥珀5分,蟾酥(烘,去油)3分,兒茶(烘,去油)3分,冰片1分,磁粉5分(人乳、黃連汁煅淬7次)。
上為細末。
和勻點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去翳散是一味中藥方劑,使用時應遵醫囑。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去翳散, 出處:《治疹全書》卷下。 組成:蟬蛻1兩,枳殼1兩,綠豆皮1兩,甘草3分。 主治:疹後因潮不盡,熱毒上攻於目,眼中微生翳膜者。
去翳散, 出處:《仙拈集》卷二引《匯編》。 組成: 去翳散(《仙拈集》卷二引《匯編》。)出處:《仙拈集》卷二引《匯編》。組成:蕤仁2兩(去油),硼砂1錢,麝香。主治:去翳。 。 主治:去翳。
去翳散, 出處:《嵩崖尊生》卷六。 組成:甘石3錢,珠子7分,硼砂7分(口含吐去涎水),朱砂5分,麝香2分,琥珀5分,蟾酥(烘,去油)3分,兒茶(烘,去油)3分,冰片1分,磁粉5分(人乳、黃連汁煅淬7次)。 主治:眼中翳膜。
去翳散, 出處:《藥奁啓秘》。 組成: 去翳散(《藥奁啓秘》。)出處:《藥奁啓秘》。組成:大濂珠(乳煅)5分,犀黃3分,當門子3分,真熊膽5分,金精石(煅,飛)1錢,石燕(煅,飛)1錢,玄精石1錢,浮水甘石(九制)3錢,銀精石(煅,飛)1錢,石蟹(煅,飛)1錢,琥珀(飛)1錢,冰片3分。主治:去翳退星。 。 主治:去翳退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