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豉膏
XIANG CHI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四九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23
熱/寒比例
寒 (0.26)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6%
肺經 16%
心經 16%
膀胱經 16%
小腸經 16%
三焦經 16%
胃經
肺經
心經
膀胱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香豉膏中包含淡豆豉,主要原因有二:
一、 解表透邪:淡豆豉性微寒,入肺經,具有解表散寒、宣肺透邪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發熱、鼻塞流涕等症。
二、 利溼解毒:淡豆豉還具有利溼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溼熱病、食滯腹脹、癰疽腫毒等症。
香豉膏中配合其他藥材,如香附、川芎等,可增強解表散寒、利溼解毒的效果,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香豉膏」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病症
香豉膏主治蠷螋尿瘡。蠷螋尿瘡是一種皮膚病,症狀為皮膚出現紅腫、疼痛,並可能伴有滲出液體。
治療原理
香豉膏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
清熱解毒
淡豆豉具有清熱解表的功效,可以清除體內的熱毒,減輕皮膚的紅腫和發炎。
消腫止痛
香豉膏外用,醋有助於藥物滲透,可以直接作用於患處,發揮消腫止痛的作用。
收斂生肌
香豉膏中的淡豆豉,本身也有助於收斂瘡口,促進皮膚修復。
古文內容分析
根據《聖濟總錄》的記載,治療蠷螋尿瘡的方法有多種,其中香豉膏方被明確指出可以用於治療此症。其他方劑如鹿角膏方、槐皮漿方、茱萸膏方等,也都是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收斂生肌為主要治療原則,與香豉膏的治療原理相似。這些方劑中使用的藥物包括:
- 清熱解毒類: 鹿角灰、槐白皮、苦酒、楝枝灰等。
- 消腫止痛類: 茱萸東行根、羚羊須灰、茶末、小豆末等。
- 收斂生肌類: 豬牙皂莢脂、大麥、馬鞭草、甘草、犀角等。
這些方劑多採用外用塗抹的方式,直接作用於患處,以達到治療目的。這與香豉膏的用法一致。
總結
綜合以上分析,香豉膏治療蠷螋尿瘡的原理,主要是通過淡豆豉的清熱解表、宣肺化痰功效,配合醋的酸性收斂作用,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收斂生肌的目的。古文記載的多種治療蠷螋尿瘡的方劑,也印證了這一治療原則。
傳統服藥法
豉半兩。
上為末,醋調。
敷瘡上。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香豉膏,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四九。 組成:豉半兩。 主治:蠷螋尿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