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烏豆散」中加入烏頭,主要是考慮到烏頭的溫經散寒、止痛功效。烏頭對於治療風寒濕痹、肢體冷痛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與烏豆散的其他成分一起使用,可以增強溫經散寒的效果。
烏豆散中包含赤小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利水消腫:赤小豆性平味甘,入心、脾經,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與烏豆同用,可加強利水消腫之效,尤其對於水腫、腳氣等濕熱蘊結之證,效果顯著。
二、健脾益氣:赤小豆亦能健脾益氣,改善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水濕代謝。烏豆散中常配伍健脾利濕之品,如茯苓、澤瀉等,赤小豆的加入可增強健脾之力,有助於整體方劑的療效。
烏豆散中加入麝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開竅醒神: 麝香性辛溫,入心、脾、肝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之效。烏豆散主治心脾兩虛,神志恍惚,健忘失眠等症,而麝香的開竅醒神之效,可助於提高療效,使神志清醒,記憶力提升,改善睡眠品質。
- 活血通絡: 麝香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之效。烏豆散中加入麝香,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心脾氣血運行,有助於治療心脾兩虛所致的胸悶、心悸、頭暈等症狀。
主治功效
烏豆散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 久患偏頭疼
治療原理:
根據《聖濟總錄》的記載:「偏頭痛之狀,由風邪客於陽經,其經偏虛者,邪氣湊於一邊,痛連額角,故謂之偏頭痛也。」這說明偏頭痛的病因病機為風邪侵襲陽經,導致經絡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
烏豆散中:
- 烏頭: 具有溫經止痛、祛風除濕的功效。其辛溫之性能夠溫通經絡,驅散侵襲陽經的風寒濕邪,從而緩解疼痛。
- 赤小豆: 雖主要功效為利水消腫、解毒排膿,但在這裡可能起到輔助作用。在中醫理論中,濕邪亦可阻滯經絡,赤小豆的利水作用有助於祛除體內濕氣,間接改善經絡氣血運行。
- 麝香: 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的功效。其辛香走竄之性,能夠迅速疏通經絡,活血化瘀,使氣血運行通暢,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綜上所述,烏豆散以烏頭祛風散寒、溫經止痛為主,麝香開竅通絡、活血止痛為輔,赤小豆利水除濕為佐,三藥合用,共奏祛風除濕、溫經通絡、活血止痛之功,從而治療因風邪侵襲陽經所致的久患偏頭疼。
表格總結:
中藥 | 功效 | 在方中作用 |
---|---|---|
烏頭 | 溫經止痛、祛風除濕 | 祛風散寒、溫經止痛(主) |
赤小豆 | 利水消腫、解毒排膿 | 利水除濕(佐) |
麝香 | 開竅醒神、活血通絡 | 開竅通絡、活血止痛(輔) |
總結:
烏豆散通過溫經散寒、祛風除濕、活血通絡的多重作用,針對偏頭痛的病因病機進行治療,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草烏頭尖1分(生用),赤小豆35粒,麝香1字(研)。
上藥除麝香外,為細散,再研勻。
每服半錢匕,煎薄荷、茶清,放冷調下。更於痛處一邊鼻內齅藥少許。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烏豆散有毒,使用時應慎重。
相同名稱方劑
烏豆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六。 組成:草烏頭尖1分(生用),赤小豆35粒,麝香1字(研)。 主治:久患偏頭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