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羊腦膏
YANG NAO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熱 (3.17)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8%
腎經 28%
大腸經 14%
肺經 14%
胃經 14%
肝經
腎經
大腸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羊腦膏中加入胡桃仁,是基於其補腎益腦的功效,與方劑整體的滋補益腦功效相輔相成。
胡桃仁性溫,味甘,入腎、肺經,具有補腎固精、養血潤燥、健腦益智的功效。其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蛋白質等營養成分,能有效滋養腦神經,改善腦部供血,增強記憶力,延緩衰老。
在羊腦膏中加入胡桃仁,不僅可以增強方劑的補腦益智功效,同時也能改善腦部營養,促進腦細胞的修復和再生,達到更好的療效。
羊腦膏方中加入血餘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益精髓,填精益髓: 羊腦本身具有補益精髓的功效,而血餘炭則能填精益髓,兩者相輔相成,增強了補益腦髓的功效,使藥效更顯著。
2. 增強鎮靜安神作用: 血餘炭具有一定的鎮靜安神作用,配合羊腦,能更有效地緩解頭暈目眩、失眠健忘等症,達到鎮靜安神的效果。
總體而言,血餘炭的加入,不僅增強了羊腦膏的補益效果,也提升了其鎮靜安神的作用,使藥效更全面、更有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羊腦膏》**主治「四肢骨碎,筋傷磋跌」,此類病證屬古代傷科範疇,多因外力撞擊、跌撲或筋骨錯位導致局部瘀血腫痛、筋骨損傷。其功效推斷為:
- 續筋接骨:針對「骨碎」與「筋傷」,促進斷裂組織修復。
- 活血散瘀:改善局部氣血瘀滯,緩解腫痛。
- 潤養筋脈:通過脂類成分滋潤受損筋絡,防止乾枯僵硬。
二、組成藥物分析與治療原理
1. 羊腦(君藥)
- 性味歸經:甘、溫,入肝、腎經。
- 傳統功效:補虛損、潤皮膚,《千金方》載其「治損傷、筋骨痛」。
- 原理推測:
- 富含磷脂與神經鞘脂,可滲透皮膚滋養筋膜,促進組織修復。
- 溫潤之性助氣血運行,緩解瘀阻。
2. 胡桃脂(臣藥)
- 性味歸經:甘、溫,入肺、腎、大腸經。
- 傳統功效:潤燥通便、散腫毒,《開寶本草》謂其「能潤肌肉」。
- 原理推測:
- 含不飽和脂肪酸,與羊腦協同增強脂溶性成分吸收,軟化局部結締組織。
- 溫性助羊腦通行藥力,改善氣血滯澀。
3. 發灰(血餘炭,佐藥)
- 性味歸經:苦、平,入肝、胃經。
- 傳統功效:止血消瘀,《本經逢原》稱其「治跌撲損傷」。
- 原理推測:
- 炭化後吸附作用可收斂創面,減少組織滲液。
- 微通脈絡,防止瘀血久留。
4. 胡粉(鉛粉,佐使藥)
- 性味歸經:辛、寒,有毒,入肝、腎經。
- 傳統功效:殺蟲斂瘡,《本草綱目》載其「治金瘡出血」。
- 原理推測:
- 寒涼之性制約羊腦、胡桃脂溫性,避免過熱生腫。
- 外用收濕,減少傷處分泌物,保持敷藥黏附性。
三、組方邏輯與配伍意義
- 動靜結合:
- 羊腦+胡桃脂為「動」,溫潤行散以活血潤筋;
- 發灰+胡粉為「靜」,收斂固澀以止血定痛。
- 油膏劑型優勢:
- 脂類基質(羊腦、胡桃脂)形成保護層,既緩釋藥效,又防止外界感染。
- 局部與整體調和:
- 針對「骨碎筋傷」的外在損傷,直接敷貼修復;
- 兼顧內在氣血瘀滯,通過辛散溫通促進循環。
四、可能的治療機轉
- 物理性修復:脂膏覆蓋創面,減少摩擦與水分流失,利於筋膜癒合。
- 化學性協同:
- 羊腦磷脂與胡桃油滲透皮下,促進膠原蛋白合成;
- 發灰吸附壞死組織,胡粉輕微收斂,共創潔淨癒合環境。
此方體現古代「以形養形」思維(羊腦補人腦髓,引申治筋骨),並結合活血、潤燥、斂瘡三法,符合傷科「瘀去、新生、骨合」的治療原則。
傳統服藥法
羊腦1兩,胡桃脂半兩,發灰半兩,胡粉半兩。
上為末,和調如膏。
敷,生布裹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雞眼及胼胝
相同名稱方劑
羊腦膏, 出處:《聖惠》卷六十八。 組成:羊腦髓。 主治:肉刺。
羊腦膏, 出處:《千金》卷二十五。 組成:羊腦1兩,胡桃脂半兩,發灰半兩,胡粉半兩。 主治:四肢骨碎,筋傷磋跌。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