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取淵湯中包含辛夷花,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疏散風寒,通利鼻竅:辛夷花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通利鼻竅之功效。取淵湯主治風寒犯肺、鼻塞不通、頭痛鼻淵等症,辛夷花可有效疏散風寒,打開鼻竅,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狀。
- 消腫止痛:辛夷花還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鼻淵引起的鼻腔腫痛,具有緩解作用。
綜上,辛夷花在取淵湯中起到疏散風寒、通利鼻竅、消腫止痛的作用,是治療鼻淵的重要藥材。
取淵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活血: 當歸性溫味甘,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取淵湯多用於治療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痛經等,而當歸的補血活血作用可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經血運行不暢,達到止痛調經的效果。
- 潤燥養血: 當歸還能滋陰潤燥,養血生津。對於一些因氣血不足導致的病症,如面色蒼白、皮膚乾燥等,當歸能起到滋養氣血,改善膚色的作用,有助於整體的康復。
取淵湯中包含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疏肝解鬱,升清降濁:柴胡性微寒,味苦,歸肝經,具有疏肝解鬱、升清降濁之功效。取淵湯多用於治療肝鬱氣滯、脾胃不和所致的胸脅脹痛、胃脘痞悶、食慾不振等症,柴胡能疏肝解鬱,使氣機疏通,緩解胸脅脹痛,同時也能升清降濁,改善脾胃功能,幫助消化吸收。
-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取淵湯中其他藥材,如枳實、厚朴等,也能疏肝理氣,而柴胡則能起到協同作用,增強整體療效。柴胡與其他藥材相互配合,共同發揮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作用,更有效地治療肝鬱氣滯所致的病症。
取淵湯中包含玄參,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毒,滋陰降火: 玄參味甘苦寒,入肺、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滋陰降火之功效,可清瀉肺熱,滋養腎陰,對於熱毒壅盛,陰虛火旺等症狀有良好療效。
- 配伍增效,相輔相成: 取淵湯中其他藥材如生地黃、丹皮等,多具有清熱涼血、滋陰養血之效,玄參與其配伍,可增強清熱解毒、滋陰降火的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取淵湯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清熱化痰: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對於因熱痰阻肺所致的咳嗽、喘息、痰多粘稠等症狀,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 宣肺開竅:川貝母能宣肺開竅,使氣機通暢,對於因肺氣鬱結所致的胸悶、氣短、呼吸不暢等症狀,也有不錯的療效。
因此,取淵湯中加入川貝母,可以起到清熱化痰、宣肺開竅的作用,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取淵湯」主治功效分析
總論
取淵湯,出自《瘍醫大全》、《辨證奇聞》、《辨證錄》等古籍,主要用於治療「鼻淵」。古籍所述的鼻淵,並非單純的鼻塞流涕,而是一種病理深入、牽涉臟腑的複雜病症。此方劑的治療核心,在於不僅止鼻涕,更要探求病源,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病理機制
古文所述,鼻淵的形成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 膽熱上炎: 膽氣不舒,易受寒風侵擾,導致膽火內生。膽屬陽,頭亦屬陽,膽熱易循經上移至頭部。
- 熱邪入腦: 頭為諸陽之會,腦為髓海,膽熱上竄,容易侵入腦部。腦髓為精髓所聚,遇熱易受損。
- 邪熱外洩: 熱邪久居腦中,迫使精髓外溢,由腦竅向外排出,最終流向鼻竅,形成鼻涕。
- 病程加重: 最初涕清,久則涕濁,甚則腦髓外流,嚴重威脅生命。
因此,鼻淵的病理核心,在於「膽熱上炎,熱邪入腦」。治療上,不能單純止鼻涕,必須清熱解毒、疏肝利膽,並兼顧補腦之氣。
方劑組成與治療原理
取淵湯由以下藥物組成:
- 辛夷花: 辛溫,入肺經,具有宣通鼻竅、散寒通竅之功。在此方中,辛夷花不僅能開鼻竅,更被認為能直入膽經,引導藥力到達病所。
- 當歸: 甘溫,歸肝、心、脾經,能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於此方,當歸重用,能補腦髓之氣,配合玄參,共奏滋陰清熱之效,並能活血行氣,引藥歸經,助藥達病所。
- 柴胡: 苦平,入肝膽經,能疏肝解鬱,透邪外出。此處柴胡疏理肝膽氣機,使膽經之熱不易上擾。
- 玄參: 苦鹹寒,入肺、胃、腎經,能清熱涼血,滋陰降火。玄參能清解腦部之熱,配合當歸又能滋養腦髓。
- 川貝母: 苦甘微寒,入肺經,能化痰止咳,清熱潤肺。於此,貝母輔助清解肺熱,化解痰濁,減少鼻涕產生。
- 梔子: 苦寒,入肝、心、肺、胃經,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在此協助清解膽熱。
治療原理:
取淵湯的配伍精妙之處在於:
- 探本溯源: 方中辛夷能入膽,直達病所;柴胡疏肝利膽,從根本上解決膽熱上炎之源。
- 清熱解毒: 玄參清解腦部熱邪,並配合梔子清除膽中鬱熱,使邪熱不再上擾。
- 補腦益髓: 當歸補腦髓之氣,使精髓不外洩,從根本上解決腦髓流失的問題。
- 宣通鼻竅: 辛夷花開通鼻竅,使邪氣外泄。貝母清化痰熱,減少鼻涕之產生。
此方劑並非單純止鼻涕,而是通過清熱、補虛、疏肝、利膽等方法,從根本上解決鼻淵的病因,使腦部精髓充盛,邪熱盡散,從而達到治本的目的。古文所謂「治其腦而仍治其膽者,探源之治也」,正是此方劑的精髓所在。
傳統服藥法
辛夷2錢,當歸1兩,柴胡1錢,炒梔子3錢,玄參1兩,貝母1錢。
水煎服。1劑涕減,再劑涕又減,3劑病痊癒。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風熱上攻所致的鼻淵,症見鼻塞流涕,頭痛,咽喉腫痛等。若風寒外襲,症見鼻塞流清涕,頭痛無汗,則宜加用防風、白芷等;若痰熱壅盛,症見鼻塞流黃涕,頭痛胸悶,則宜加用黃連、黃芩等。
相關疾病
鼻竇炎鼻咽腫瘤
相同名稱方劑
取淵湯, 出處:《辨證錄》卷三。 組成:辛夷2錢,當歸1兩,柴胡1錢,炒梔子3錢,玄參1兩,貝母1錢。 主治:鼻淵。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