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兩黃散

JIN LIANG HUANG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36

熱/寒比例

極寒 (0.03)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9%
大腸經 19%
肝經 19%
胃經 11%
膽經 11%
脾經 11%
腎經 8%
心經
大腸經
肝經
胃經
膽經
脾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金兩黃散中包含黃連,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肝、膽經,具有顯著的清熱瀉火作用,能抑制心火亢盛引發的煩躁、口渴、失眠等症狀。同時,其燥濕功效可有效改善脾胃濕熱所致的腹瀉、噁心、嘔吐等症狀。

金兩黃散針對濕熱蘊結、脾胃不和所致的泄瀉腹痛,黃連的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作用,能有效抑制濕熱,改善脾胃功能,從而緩解腹瀉、腹痛等症狀。

金兩黃散中添加龍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鎮驚安神: 龍骨性味甘鹹寒,入心、肝經,具有鎮驚安神、斂汗固澀之效。金兩黃散中常用於治療小兒驚風、夜啼、失眠等症,龍骨可鎮驚安神,緩解患者不安、煩躁等症狀。
  2. 收斂固澀: 龍骨可收斂固澀,對於金兩黃散中所治療的汗多、尿多等症,龍骨可起到收斂止汗,固澀止尿的作用,改善患者體虛多汗、遺尿等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金兩黃散」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功效:

金兩黃散主治小兒臍瘡不癒,並伴隨因風邪傳變而引起的撮口或發癇等症狀。

治療原理分析:

金兩黃散由黃連、龍骨兩味藥組成。其中:

  • 黃連: 性味苦寒,歸心、脾、胃、肝、膽、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在此方中,黃連主要針對臍瘡的濕熱病機,發揮清熱燥濕、消炎止痛的作用,以促進瘡口癒合。
  • 龍骨: 性味甘、澀、平,歸心、肝、腎經。具有鎮驚安神、平肝潛陽、收斂固澀的功效。在此方中,龍骨主要針對因風邪傳變而引起的撮口、發癇等症狀,發揮鎮靜安神、收斂固表的作用,以緩解痙攣、抽搐等症狀。

綜合分析:

金兩黃散以黃連清熱燥濕、消炎止痛為主,配合龍骨鎮靜安神、收斂固表,雙管齊下,標本兼治。黃連的清熱燥濕之功,可消除臍瘡的濕熱病因,促進瘡口癒合;龍骨的鎮靜安神之效,可緩解因風邪傳變而引起的撮口、發癇等症狀。兩藥合用,共奏清熱燥濕、消炎止痛、鎮靜安神、收斂固表之功,從而達到治療小兒臍瘡不癒,以及因風邪傳變而引起的撮口、發癇等症狀的目的。

古文佐證:

古文記載「治小兒臍瘡不瘥。因風傳變。欲為撮口。或為發癇者。」明確指出了金兩黃散的適應症,即小兒臍瘡不癒,並伴隨因風邪傳變而引起的撮口或發癇等症狀。此外,古文還提到了另外一個方劑,包含黃柏、釜下墨煤、亂髮等藥物,這些藥物也具有清熱燥濕、收斂止血的作用,與金兩黃散的治療思路相近,進一步佐證了該方劑的功效。

傳統服藥法


川黃連(去須,為末)一分 胡粉1錢(研) 龍骨1錢(煅紅,研)
上為細末。
每用少許敷之,時時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癲癇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金兩黃散, 出處:《衛生總微》卷一。 組成:川黃連(去須,爲末)1分,胡粉1錢(研),龍骨1錢(煅紅,研)。 主治:小兒臍瘡不癒,因風傳變,欲爲撮口,或爲發癇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