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油膏

LA YOU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回春》卷七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偏寒 (0.74)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33%
肝經 33%
腎經 16%
胃經 16%
心經
肝經
腎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蠟油膏中加入豬油,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增強藥效:豬油具有潤滑、滋養、消炎的功效,能促進藥物吸收,使藥力更易滲透至病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例如,在治療皮膚病時,豬油能軟化角質,使藥物更容易滲透至病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2. 改善藥性:豬油能使藥物更易於製成膏狀,增加其延展性,方便塗抹,並能延長藥效,使其不易揮發或變質,提高藥物保存時間。

蠟油膏中加入雄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殺蟲止癢: 雄黃性溫,具有殺蟲止癢、解毒消腫之效。蠟油膏常用於治療皮膚病,例如濕疹、疥瘡等,雄黃可有效殺滅寄生蟲,減輕瘙癢症狀,促進皮膚癒合。
  2. 抗菌消炎: 雄黃亦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可抑制細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長繁殖,防止感染加重。在治療皮膚病時,雄黃的加入可起到輔助抗菌消炎的作用,加速病竈癒合。

蠟油膏中添加水銀,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殺菌消炎: 水銀具有強烈的殺菌作用,可以有效抑制細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的生長,減輕炎症反應,治療皮膚病。
  2. 收斂止癢: 水銀可以收縮血管,減少組織液滲出,減輕皮膚瘙癢,同時具有抗過敏作用,有助於改善皮膚病症狀。

然而,水銀具有毒性,長期使用或使用不當容易造成汞中毒,因此現在蠟油膏配方已多使用其他安全有效的成分替代水銀,確保治療效果和患者安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蠟油膏]主治功效分析

治療原理

蠟油膏主要用於治療以下幾種皮膚疾病:

  • 小兒頭瘡:
    • 《萬病回春》中記載的蠟油膏方劑,由臘豬油、雄黃、水銀組成。
    • 此方中,豬油滋潤肌膚,雄黃解毒殺蟲、燥濕,水銀有較強的殺菌作用(但現代中醫已禁用),三者合用,可以清潔患處並抑制病原體滋生,從而治療小兒頭瘡。
  • 蝸瘡久不瘥:
    • 《仁齋直指方論》和《外科集驗方》中均記載了乳香蠟油膏用於治療蝸瘡。
    • 此方由杏仁、乳香、硫黃、輕粉、蠟、麻油組成。
    • 杏仁滋潤肌膚,乳香活血止痛、消腫生肌,硫黃解毒殺蟲、燥濕止癢,輕粉外用有解毒、殺蟲、斂瘡的作用(但現代中醫已禁用),蠟和麻油作為基質,起到滋潤和保護創面的作用。
    • 此方通過活血、解毒、殺蟲、斂瘡等多重作用,促進蝸瘡的癒合。
  • 妒精瘡:
    • 《外科集驗方》中記載用麝香散治妒精瘡。雖然非蠟油膏,但可見古人用藥思路。方中青黛、款冬花清熱解毒,麝香活血散結、消腫止痛。
    • 此方通過清熱解毒、活血消腫來治療妒精瘡。
  • 漆瘡:
    • 《外科集驗方》中記載用生蟹黃敷治漆瘡。蟹黃性寒,有清熱解毒之效。
    • 此方通過清熱解毒來緩解漆瘡的症狀。
  • 浸淫瘡:
    • 《外科集驗方》中記載用苦楝散治浸淫瘡。苦楝根清熱燥濕、殺蟲。
    • 此方通過清熱燥濕來治療浸淫瘡。
  • 臍瘡:
    • 《萬病回春》中記載了枯礬散治小兒臍瘡。枯礬收濕斂瘡、止血,龍骨收斂固澀。
    • 此方通過收濕斂瘡來治療臍瘡。

總結

綜合以上分析,蠟油膏及其相關方劑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治療皮膚病:

  1. 清熱解毒: 使用雄黃、硫黃、青黛、款冬花、苦楝根、蟹黃等藥物,清除體內的熱毒,緩解皮膚的紅腫熱痛等症狀。
  2. 殺蟲止癢: 使用雄黃、硫黃等藥物,殺滅寄生蟲,減輕皮膚瘙癢的症狀。
  3. 燥濕斂瘡: 使用枯礬等藥物,收斂濕氣,促進瘡面的乾燥和癒合。
  4. 活血消腫: 使用乳香、麝香等藥物,促進血液循環,消散腫脹。
  5. 滋潤保護: 使用豬油、杏仁、蠟、麻油等藥物,滋潤肌膚,保護創面。

這些方劑的配伍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根據不同的病因病機,選擇不同的藥物進行組合,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臘豬油(半生半熟)、雄黃、水銀各等分。
上研三味和勻,先將水洗淨膿汁,後敷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含有水銀,使用時應注意安全。
  2. 本方不宜長期使用。

相同名稱方劑


蠟油膏, 出處:《回春》卷七。 組成:臘豬油(半生半熟)、雄黃、水銀各等分。 主治:小兒頭瘡。

蠟油膏, 出處:《瘍科選粹》卷六。 組成:豬闆油2兩,黃占4錢,白占4錢,乳香1錢,沒藥1錢,輕粉1錢。 主治:膿瘡,滋濕不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