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蟾化管丸

JIN CHAN HUA GUAN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偏寒 (0.82)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33%
肝經 33%
胃經 19%
腎經 14%
心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金蟾化管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某些疾病,如疝氣或腫塊。這個方劑的組成中包含水銀,這是由於水銀在古代中醫藥理中被認為具有獨特的藥理作用。水銀被用作一種強效的清熱解毒藥,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和靈活關節。中醫理論認為,水銀能夠調和人體內的陰陽平衡,對於某些特定的病証有顯著的療效。

然而,水銀的毒性和潛在的副作用也不容忽視。隨著現代醫學的進步,人們對水銀及其化合物的安全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過量使用可能會導致中毒及其他健康問題。因此,傳統用藥需要謹慎,並且在使用此類含有有毒成分的方劑時,應遵循專業醫師的指導,以避免潛在的健康風險。

金蟾化管丸中加入雄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毒殺蟲: 雄黃性溫,具有解毒殺蟲的功效,可以有效治療因蟲毒引起的管狀器官疾病,如腸炎、痢疾等。
  2. 活血化瘀: 雄黃入心經,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改善管狀器官的血液循環,促進炎症消退,緩解疼痛等症狀。

因此,金蟾化管丸中加入雄黃,不僅能有效殺滅病原體,還能改善局部微循環,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金蟾化管丸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功效

金蟾化管丸主治「一切諸漏有管者」,即各種形成瘻管的瘡瘍疾病。無論瘻管深淺、彎曲程度如何,此方皆能深入患處,化除瘻管。

治療原理

本方劑的治療原理基於以下幾點:

  1. 強力祛腐蝕瘡:

    • 水銀雄黃是本方的主要成分。水銀具有很強的腐蝕性和殺菌作用,能夠迅速破壞瘻管內的腐肉和壞死組織。雄黃也有解毒、殺蟲、燥濕的功效,並可增強水銀的效力。兩者合用,可以強力蝕除瘻管內的病灶,使瘻管逐漸消退。
    • 銀硝明礬具有收斂、燥濕、止血、解毒的作用,能促進瘻管周圍組織的癒合,控制感染。
  2. 深入患處:

    • 古文記載,本方「雖彎曲之處,皆能行到」,這說明本方具有很強的滲透力,能夠深入到瘻管的深處,發揮藥效。
    • 製備方法中,將藥物放入蟾蜍體內,並用火熬煮,這可能進一步增強了藥物的滲透性。
  3. 化管如神:

    • 古文稱本方「化管如神」,「軟管自化,老管自退,七日見效」,強調了本方的快速療效。水銀和雄黃的強效腐蝕作用,使得瘻管能夠迅速被化除,達到「化管」的效果。
  4. 用法獨特

    • 根據《雞鳴錄》中王孟英的記載,將藥物製成芥子大小的藥丸,直接放入瘻管口,外用膏藥覆蓋。這種用法使藥物能直達病灶,確保療效。
    • 古文記載取活蟾蜍,將藥物裝入其體內,這既是傳統中藥學中利用動物藥的體現,也暗示了蟾蜍本身可能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與藥物協同作用。

總之,金蟾化管丸以水銀和雄黃為主要成分,利用其強大的腐蝕和解毒作用,配合銀硝和明礬的收斂、燥濕功效,再通過與蟾蜍共同製備,增強藥效,達到深入瘻管深處、化除瘻管的目的。是一種強效的外用祛腐蝕瘡劑。

傳統服藥法


水銀3錢,明雄黃1兩(以2斤火酒,漸煮漸添,以酒盡為度)。
化管。
上乳細,用紙包好,取大蛤蟆1個,剖去腸,只留肝肺,將藥包入於肚內,以線縫好,聽用;再將銀消、白礬各1兩研勻,入陽城罐內,加水半茶鐘,放火上熬令枯於罐底,取放地上,再納蛤蟆於內,鐵盞蓋好,鹽泥固濟,升文火三炷香,中火一炷香,武火一炷香,冷定開著,盞上靈藥刮下研細,用蟾酥(乳化)為丸,如芥子大,陰開。
凡一切管,用1丸放膏藥上,對管口,自入到底方回,嫩管自化,老管自退,7日見效;如未全退,再用1丸,無不除根。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金蟾化管丸, 出處:《瘍醫大全》卷七。 組成:水銀3錢,明雄黃1兩(以2斤火酒,漸煮漸添,以酒盡爲度)。 主治:化管。主治:一切諸漏有管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