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金蟾膏中包含青蛙,源於古人對蟾蜍的藥用價值的認識。蟾蜍,又稱金蟾,其皮膚分泌的蟾酥及內臟具有毒性,但古人發現其毒性亦有藥用價值。蟾酥性寒,具有解毒消腫、止痛散結、攻毒療瘡等功效。
金蟾膏多用於治療瘡瘍腫毒、蛇蟲咬傷等外用疾病,以青蛙(蟾蜍)入藥,正是利用其毒性來消腫解毒,達到治療目的。因此,金蟾膏中包含青蛙,並非單純地使用動物,而是基於古人對藥材的認識和其藥理作用的運用。
金蟾膏中加入蔥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毒消腫: 蔥白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解毒消腫、散寒止痛的功效。金蟾膏多用於治療瘡瘍腫毒,而蔥白可幫助清熱解毒,消散腫脹,促進傷口癒合。
2. 拔毒排膿: 蔥白具有較強的揮發性,其氣味辛烈,可起到拔毒排膿的作用。在治療瘡瘍腫毒時,蔥白能將膿液引出,促進傷口癒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金蟾膏」主治功效分析
「金蟾膏」主要被用於治療瘡瘍腫毒類疾病,特別是發背、疔毒、骨疽等症狀,總體而言,金蟾膏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現代研究表明,青蛙體內含有天然的抗菌、消炎成分,而蔥白中含有大蒜素,也具有一定的殺菌效果。兩者合用,可以增強藥效,促進瘡瘍的癒合。以下就金蟾膏的治療原理及功效進行更詳細的分析:
治療原理及功效分析
- 消炎解毒,消腫止痛:
- 《瘍醫大全》及《外科啟玄》皆記載金蟾膏用於治療「發背疔毒」,且描述其「大有神效」。這表明金蟾膏主要功效在於消炎解毒。疔毒、發背皆為熱毒壅盛所致的瘡瘍類疾病,表現為局部紅腫熱痛,甚至化膿潰爛。金蟾膏中的青蛙(蝦蟆)成分,古代醫家認為其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現代藥理研究也證實了其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 《壽世保元》中提到「生白礬末五錢。加麝香一分。取活蝦蟆一個。去肚腸。同搗爛如泥。四圍留頂出氣。不過一夜。即愈。」,這裡添加了白礬和麝香,進一步增強了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白礬外用能解毒殺蟲,燥濕止癢,收斂止血;麝香能活血通經,消腫止痛。三者合用,對於瘡瘍初起,紅腫熱痛明顯者,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 治療骨疽:
- 《外科大成》中記載「金蟾膏,治骨疽。膿汁敗壞。骨從瘡口出者。」骨疽是一種深部化膿性感染,病程較長,病情較重,常伴有骨質破壞。金蟾膏在此被用於治療骨疽,說明其除了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外,還可能有一定的祛腐排膿的作用,但這還需要更多的文獻來佐證。
- 治療魚口、橫痃等:
- 《魯府禁方》中記載「金蟾膏,治未成魚口橫眼,疙瘩疼痛難忍。」魚口、橫痃皆為發生於腹股溝淋巴結部位的急性化膿性感染。金蟾膏在此的應用,同樣是取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總結
金蟾膏的主要功效可以概括為:
- 清熱解毒:針對熱毒壅盛引起的各種瘡瘍腫毒,如疔毒、發背等。
- 消腫止痛:緩解瘡瘍部位的紅腫熱痛症狀。
- 可能具有一定的祛腐排膿作用:古文中有金蟾膏治療骨疽的記載,提示其可能具有一定的祛腐排膿作用。
配方組成分析
根據《魯府禁方》中記載,「金蟾膏」的成分非常簡單,僅有:
- 大蝦蟆(一個,剝去皮):主要藥物,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 大蔥白(三根):輔助藥物,具有發散、通陽的作用,可能有助於藥效的發揮。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青蛙(蝦蟆)體內含有一些抗菌、抗炎的活性成分,而蔥白中的大蒜素也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兩者合用,可以增強藥效,促進瘡瘍的癒合。
傳統服藥法
大蝦蟆一個(剝去皮,另放後用) 大蔥白三根
上將蝦蟆身連腸,及蔥搗一處如泥。
敷在腫處,用蝦蟆皮蓋覆膏上。經宿即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金蟾膏, 出處:《外科啓玄》卷十一。 組成:活蝦蟆一個(去骨)。 主治:發背疔毒。
金蟾膏, 出處:《魯府禁方》卷四。 組成:大蝦蟆1個(剝去皮,另放後用),大蔥白3根。 主治:未成魚口橫眼、疙瘩疼痛難忍。
金蟾膏, 出處:《夀世保元》卷九。 組成:生白礬末5錢,麝香1分,活蝦蟆1個(去腸肚)。 主治:癰疽發背,一切無名腫毒初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