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金絲膏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解毒消腫: 生薑性溫,味辛,有解毒消腫之效。金絲膏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筋骨疼痛等,生薑能有效消散瘀血腫痛,促進傷口癒合。
2. 溫經散寒: 生薑具有溫經散寒之效。跌打損傷後,局部容易出現寒邪入侵,導致疼痛加重。生薑能溫通經絡,驅散寒氣,減輕疼痛,促進血液循環。
金絲膏中添加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黃連性寒,味苦,入心、胃、膽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金絲膏多用於治療濕熱、瘡瘍、燙傷等症,黃連可有效抑制炎症反應,清除熱毒,促進傷口癒合。
- 抑菌止癢:黃連具有抗菌消炎作用,能有效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常見致病菌的生長,並能緩解炎症引起的瘙癢,改善局部皮膚狀況。
主治功效
金絲膏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古文內容分析
根據多部古代醫書的記載,金絲膏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疾病:
- 外傷: 打撲傷損、閃肭疼痛、筋骨損傷、時發疼痛不已。(《御藥院方》、《濟陽綱目》、《馮氏錦囊秘錄》)
- 瘡瘍: 一切疥癤毒、惡瘡、傷筋動骨、損痛閃肭、風毒惡瘡。(《串雅內外編》、《証治準繩‧瘍醫》、《儒門事親》)
- 風濕: 風濕氣痛、風濕筋寒諸病。(《証治準繩‧瘍醫》、《濟陽綱目》、《馮氏錦囊秘錄》)
- 眼疾: 一切目疾,昏暗如紗羅所遮,或疼痛、血絲攀睛、內外障眼、赤筋瘀肉、瘀血、翳膜遮障、昏澀多淚。(《醫方集宜》、《証治準繩‧類方》、《黃帝素問宣明論方》、《楊氏家藏方》、《御藥院方》)
- 口瘡: 小兒口瘡、重齶、慕口、鵝口、重舌、木舌。(《活幼口議》)
治療原理分析
從各古籍記載的金絲膏組成來看,其主要成分和功效大致可歸納如下:
-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當歸、川芎、赤芍、乳香、沒藥等,這些藥物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有良好的治療效果。(《濟陽綱目》、《馮氏錦囊秘錄》、《証治準繩‧瘍醫》)
-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黃連、黃柏、山梔子、大黃等,這些藥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可治療瘡瘍腫毒、眼目赤痛等症。(《醫方集宜》、《楊氏家藏方》、《御藥院方》)
- 祛風除濕、通絡止痛: 蒼朮、白芷、草烏頭、良薑等,這些藥物具有祛風散寒、除濕通絡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濕痹痛、肢體麻木等症。(《濟陽綱目》、《馮氏錦囊秘錄》、《証治準繩‧瘍醫》、《御藥院方》)
- 收斂生肌: 白膠香、黃蠟、松香、瀝青等,這些藥物具有收斂生肌的作用,可促進傷口癒合。(《串雅內外編》、《証治準繩‧瘍醫》、《濟陽綱目》、《儒門事親》)
- 滋潤明目: 白砂蜜、硼砂、生薑等,這些藥物具有滋潤、明目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眼目昏暗、乾澀等症。(《醫方集宜》、《楊氏家藏方》、《御藥院方》)
- 引藥入經: 杏仁、木鱉子、豬牙皂角、蔥等,這些藥物可引藥入經,增強藥效。(《御藥院方》、《証治準繩‧瘍醫》、《濟陽綱目》)
總體而言,金絲膏的治療原理主要通過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收斂生肌等多種途徑,達到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改善眼目症狀等目的。其配方組成和製作方法在不同醫書中略有差異,但總體功效相似。
傳統服藥法
川黃連半兩,宣連半兩,青鹽2錢,虢丹2錢(研細),黃柏皮半兩(去粗皮),乳香2錢,大棗24個,白丁香20個,蜜4兩(煉蜜同藥入),燈心300莖。
上除蜜外,並搗碎,湯浴洗淨,不須鐵器,用井花水1升,砂石器中熬,切勿令火緊,候至十數沸,用生絹袋濾過放冷,至五7分,再熬令成膏。
每日以綿纏箸頭,點眥上。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金絲膏, 出處:《赤水玄珠》卷二十五。 組成:黃丹1錢,生蜜1兩。 主治:小兒口瘡。
金絲膏, 出處:《雞峰》卷二十一。 組成:腦子1字,牛黃1字,硼砂1字,青鹽半字,麝香半字(并研如粉細)。 主治:眼目熱癢。
金絲膏, 出處:《保命集》卷下。 組成:生薑4兩(取汁),白沙蜜1斤(煉,去滓),豮豬膽汁3錢,黃連4兩(捶,用水1鬭浸,煎取5升)。 主治:眼目病。
金絲膏, 出處:《普濟方》卷七十八。 組成:宣黃連半兩,川黃連(并用竹刀刮去須)半兩,黃柏(去粗皮)半兩,青鹽2錢,明乳香(研)1分,黃丹(羅過)2錢(秤重3錢),沒藥半錢,硇砂半錢,新丁香49粒(重1錢),燈心(長白者)300根,青州大棗24個,真白蜜4兩(煉過)。 主治:內外障眼,赤筋,瘀肉,瘀血,翳膜遮障,昏澀多淚。
金絲膏, 出處:《普濟方》卷八十一引《直指》。 組成:宣黃連半兩(銼碎,水1盞,浸1宿,取汁,再添水半盞浸滓,經半日取汁與前汁合放,别用水半盞),蜜1兩,白礬1分,井鹽1分(如無,以青鹽代之),山梔子2錢(好者。捶碎,黃連汁同煮50餘沸,取盡沫,濾去滓,與前黃連汁1處和入餘藥)。 主治:一切目疾昏暗,如紗羅所遮,或疼或痛。
金絲膏, 出處:《得效》卷十九。 組成:當歸尾3錢,川白芷3錢,杏仁(去皮尖)3錢,玄參3錢,豬牙皂角(去皮弦)3錢,草烏(生,銼用)3錢,連須葉蔥(肥者)10根,滴青(明者)半斤,白膠香(明者)8兩,乳香半兩,沒藥(别研爲末)半兩,黃蠟(明者)1兩,男子亂發(洗淨,挼)如雞子大。 主治:傷筋動骨,損痛閃肭,風毒惡瘡,風濕筋寒諸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