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絲膏

JIN SI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保命集》卷下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2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胃經 22%
心經 11%
肝經 11%
膽經 11%
肺經 11%
大腸經 11%
脾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膽經
肺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金絲膏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解毒消腫: 生薑性溫,味辛,有解毒消腫之效。金絲膏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筋骨疼痛等,生薑能有效消散瘀血腫痛,促進傷口癒合。

2. 溫經散寒: 生薑具有溫經散寒之效。跌打損傷後,局部容易出現寒邪入侵,導致疼痛加重。生薑能溫通經絡,驅散寒氣,減輕疼痛,促進血液循環。

金絲膏中添加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黃連性寒,味苦,入心、胃、膽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金絲膏多用於治療濕熱、瘡瘍、燙傷等症,黃連可有效抑制炎症反應,清除熱毒,促進傷口癒合。
  2. 抑菌止癢:黃連具有抗菌消炎作用,能有效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常見致病菌的生長,並能緩解炎症引起的瘙癢,改善局部皮膚狀況。

主治功效


眼目病。

傳統服藥法


川黃連半兩,宣連半兩,青鹽2錢,虢丹2錢(研細),黃柏皮半兩(去粗皮),乳香2錢,大棗24個,白丁香20個,蜜4兩(煉蜜同藥入),燈心300莖。
上除蜜外,並搗碎,湯浴洗淨,不須鐵器,用井花水1升,砂石器中熬,切勿令火緊,候至十數沸,用生絹袋濾過放冷,至五7分,再熬令成膏。
每日以綿纏箸頭,點眥上。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角膜炎痢疾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麻疹口腔炎及相關病灶口瘡嘴破口角炎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金絲膏, 出處:《赤水玄珠》卷二十五。 組成:黃丹1錢,生蜜1兩。 主治:小兒口瘡。

金絲膏, 出處:《雞峰》卷二十一。 組成:腦子1字,牛黃1字,硼砂1字,青鹽半字,麝香半字(并研如粉細)。 主治:眼目熱癢。

金絲膏, 出處:《保命集》卷下。 組成:生薑4兩(取汁),白沙蜜1斤(煉,去滓),豮豬膽汁3錢,黃連4兩(捶,用水1鬭浸,煎取5升)。 主治:眼目病。

金絲膏, 出處:《普濟方》卷七十八。 組成:宣黃連半兩,川黃連(并用竹刀刮去須)半兩,黃柏(去粗皮)半兩,青鹽2錢,明乳香(研)1分,黃丹(羅過)2錢(秤重3錢),沒藥半錢,硇砂半錢,新丁香49粒(重1錢),燈心(長白者)300根,青州大棗24個,真白蜜4兩(煉過)。 主治:內外障眼,赤筋,瘀肉,瘀血,翳膜遮障,昏澀多淚。

金絲膏, 出處:《普濟方》卷八十一引《直指》。 組成:宣黃連半兩(銼碎,水1盞,浸1宿,取汁,再添水半盞浸滓,經半日取汁與前汁合放,别用水半盞),蜜1兩,白礬1分,井鹽1分(如無,以青鹽代之),山梔子2錢(好者。捶碎,黃連汁同煮50餘沸,取盡沫,濾去滓,與前黃連汁1處和入餘藥)。 主治:一切目疾昏暗,如紗羅所遮,或疼或痛。

金絲膏, 出處:《得效》卷十九。 組成:當歸尾3錢,川白芷3錢,杏仁(去皮尖)3錢,玄參3錢,豬牙皂角(去皮弦)3錢,草烏(生,銼用)3錢,連須葉蔥(肥者)10根,滴青(明者)半斤,白膠香(明者)8兩,乳香半兩,沒藥(别研爲末)半兩,黃蠟(明者)1兩,男子亂發(洗淨,挼)如雞子大。 主治:傷筋動骨,損痛閃肭,風毒惡瘡,風濕筋寒諸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