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牙石湯
JIN YA SH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五十八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金牙石湯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燥濕化痰: 厚朴味辛性溫,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行氣止痛的功效。金牙石湯多用於治療痰熱鬱結所致的口腔潰瘍、牙齦腫痛等症,厚朴可有效祛除口腔內濕熱之邪,並促進痰液排出,達到消腫止痛之效。
- 行氣止痛: 厚朴能行氣散結,解除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金牙石湯中也常配伍其他行氣止痛藥物,如川芎、延胡索等,共同作用於牙齦部位,緩解疼痛,改善牙齦腫脹,促進牙齒的健康。
金牙石湯中加入石菖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開竅醒神,化痰散結:石菖蒲性溫,味辛,入心、脾、肺經,具有開竅醒神、化痰散結之效。金牙石湯多用於治療牙齦腫痛、牙齒鬆動等口腔疾患,石菖蒲可幫助開通經絡,使氣血流通,從而緩解疼痛,消除腫脹。
- 消炎止痛,利溼解毒:石菖蒲還具有消炎止痛、利溼解毒的功效。牙齦腫痛多因溼熱毒邪入侵所致,石菖蒲可清熱解毒,利溼散結,幫助清除病竈,緩解疼痛。
因此,金牙石湯中加入石菖蒲,可發揮其開竅醒神、化痰散結、消炎止痛、利溼解毒等功效,有效治療口腔疾患。
金牙石湯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化痰: 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金牙石湯以清熱解毒為主要治則,而川貝母可輔助清熱化痰,進一步緩解因熱毒所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
- 宣肺利咽: 川貝母能宣肺利咽,有助於緩解喉嚨的炎症,促進痰液排出,改善聲帶功能,改善因熱毒引起的聲音嘶啞或失音。
總之,川貝母在金牙石湯中起到清熱化痰、宣肺利咽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因熱毒所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達到治療效果。
金牙石湯中加入烏梅,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收斂固澀: 烏梅性酸澀,入肝、脾經,能收斂肝氣,固澀牙齦,有助於止血生肌,改善牙齦出血、牙齒鬆動等症狀。
二、清熱解毒: 烏梅性寒,能清熱解毒,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牙齦腫痛、口臭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因此,烏梅在金牙石湯中起到收斂固澀、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治療牙齒相關疾病具有重要意義。
金牙石湯中加入葶藶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降氣,行氣化痰:葶藶子味辛性寒,入肺經,具有宣肺降氣、行氣化痰之效。金牙石湯以治肺熱壅盛、痰熱鬱結之症為主,而葶藶子可宣散肺熱,化解痰濁,有助於解除氣道阻塞,恢復呼吸通暢。
2. 利水消腫:葶藶子亦具利水消腫之功,可促進體內水液代謝,消除水腫。金牙石湯常用於治療肺熱痰熱導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而葶藶子的利水消腫作用可緩解咽喉腫脹,利於恢復聲帶功能。
金牙石湯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行氣止痛: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脾、腎經。具有溫陽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金牙石湯常用於治療寒凝血瘀導致的牙痛,肉桂可溫通經絡,散寒止痛,緩解牙痛症狀。
2. 助藥力,提升療效: 肉桂味辛,能助藥力,增強其他藥物的功效。在金牙石湯中,肉桂可增強其他藥材的溫散寒邪、活血化瘀作用,提升整體療效。
金牙石湯中添加高良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溫中散寒:高良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消食的功效。金牙石湯以治療寒凝血瘀、牙痛為目的,高良薑可溫陽散寒,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牙痛。
- 解毒消腫:高良薑亦具有一定的解毒消腫作用,可輔助金牙石湯中的其他藥物,減輕牙齦腫痛,促進牙周組織的修復。
金牙石湯中使用菟絲子,主要原因在於其補腎固精之效。
菟絲子為補腎藥,能補益腎氣,固攝精氣。金牙石湯為治療牙齒鬆動、易出血的方劑,而腎主骨生髓,齒為骨之餘,故牙齒問題亦與腎氣不足相關。
菟絲子能補腎氣,使腎氣充盈,從而鞏固牙齒,改善牙齒鬆動、出血的症狀。同時,菟絲子亦有助於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痠軟、耳鳴、頭暈等症狀,提升整體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金牙石湯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古文記載,金牙石湯出自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的《聖濟總錄》,主要用於治療「消渴,小便濃濁如面汁,此為腎冷」。
治療原理分析
此方劑主要針對腎冷導致的消渴症狀進行治療。中醫理論認為,腎主水,司二便。腎陽不足,則溫煦氣化功能失常,導致水液代謝紊亂,出現小便異常等症狀。
方劑中各味藥材的功效分析如下:
- 厚朴: 行氣除溼,消食化積。此處取其行氣之功,有助於推動水液代謝。
- 石菖蒲: 開竅醒腦,活血通絡。菖蒲辛溫,可溫通經絡,助腎陽。
- 川貝母: 止咳平喘,潤肺養陰。此處取其滋陰之功,兼顧消渴病機中陰虛的一面。
- 烏梅: 收斂固澀,生津止渴。烏梅酸澀,可收斂腎氣,並生津止渴,緩解消渴症狀。
- 蓆藶子: 利尿解毒,殺菌抗炎。此處取其利尿之功,有助於排出體內多餘水液,改善小便濃濁的症狀。
- 肉桂: 溫經散寒,補腎助陽。肉桂大熱,為補腎助陽要藥,可溫補腎陽,恢復其溫煦氣化功能。
- 高良薑: 暖胃止痛,祛風發熱。高良薑辛熱,可溫中散寒,與肉桂相配,增強溫陽之力。
- 蒴蕦子: 滋陰降火,安神定志。此處取其滋陰之功,平衡方中溫燥藥物的熱性。
綜合來看,金牙石湯以溫補腎陽為主,兼顧滋陰生津。方中肉桂、高良薑溫補腎陽,恢復腎臟的氣化功能;烏梅、川貝母、 蒴蕦子滋陰生津,緩解消渴症狀;厚朴、石菖蒲、蓆藶子行氣利水,促進水液代謝。諸藥合用,共奏溫腎助陽、利水消渴之功,從而改善因腎冷導致的小便濃濁如面汁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金牙石(搗碎,研) 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熟) 石菖蒲各一兩半 貝母(煨,去心)一兩 烏梅(去核,微炒) 葶藶子(炒,別搗如膏)各三分 桂(去粗皮) 高良薑 菟絲子(酒浸二宿,曬乾,微炒,別搗)各半兩
上九味,先搗八味為粗末,次入金牙石再研勻。
每服3錢匕,水1盞,加大棗2枚(去核)煎7分,去滓,早晚食前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金牙石湯具有溫腎利水,消渴的功效,但是陰虛火旺、口乾咽燥、小便短赤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金牙石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八。 組成:金牙石(搗碎,研)1兩半,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熟)1兩半,石菖蒲1兩半,貝母(煨,去心)1兩,烏梅(去核,微炒)3分,葶藶子(炒,别搗如膏)3分,桂(去粗皮)半兩,高良薑半兩,菟絲子(酒浸2宿,曬乾,微炒,别搗)半兩。 主治:消渴,小便濃濁如面汁,此爲腎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