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灰散
JIN HU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六七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6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6.00)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42%
胃經 26%
心經 15%
肝經 15%
脾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錦灰散中加入大棗,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錦灰散中多用辛涼燥烈之品,如滑石、紫石英等,容易損傷脾胃,而大棗性甘溫,入脾胃經,能補益脾氣,調和藥性,防止藥物過於寒涼,對脾胃造成損傷。
- 增強療效:大棗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功效,與錦灰散中其他藥物配合,能增強藥效,使藥物更好地發揮清熱解毒、利濕止瀉的作用。
錦灰散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開竅醒神:麝香性溫,入心經,具有開竅醒神之效。錦灰散主治神昏、驚厥、痰迷等症,麝香可透過開竅醒神,助其化痰開竅,恢復神志。
- 活血止痛:麝香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錦灰散亦可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麝香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
因此,麝香的加入,可增強錦灰散的開竅醒神及活血止痛效果,使其療效更佳。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錦灰散」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古代文獻記載,「錦灰散」主要用於治療小兒初生至七日內發生的臍風症。
古文出處與內容分析:
《聖濟總錄》:
- 指出小兒斷臍後,臍瘡未癒合前,容易受到外邪(風邪)、洗澡水入瘡、濕冷衣物包裹等因素的影響,導致臍風。
- 症狀表現為臍部腫脹、啼哭不止,嚴重時會出現口噤不乳、身體反強等症狀,甚至危及生命。
- 提出「錦灰散」可治療小兒初生至七日,臍風發,腫欲落者。
《奇效良方》:
- 明確指出「錦灰散」治療小兒七日臍風發腫。
- 提供了「錦灰散」的具體組成:錦帛(燒灰存性)、雄鼠糞(炒)、大棗(去核)、麝香(少許)。
- 用法為將藥物研磨成粉末,用大棗肉調成膏狀,封裹在臍部。
治療原理分析:
綜合以上文獻內容,「錦灰散」治療小兒臍風的原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 錦帛(燒灰存性): 古代認為,燒灰存性的藥物具有收斂、燥濕、止血的作用。錦帛燒灰可能具有收斂臍瘡,防止進一步感染的作用。
- 雄鼠糞(炒): 在中醫的觀點中,鼠糞被認為具有一定的解毒消腫作用。炒製後,藥性更為溫燥,可能有助於祛除臍部的濕邪。
- 大棗(去核): 大棗具有補益脾胃、養血安神的作用。在此方劑中,大棗一方面作為賦形劑,將藥物調成膏狀,便於外敷;另一方面,大棗的補益作用可能也有助於增強小兒的抵抗力。
- 麝香(少許): 麝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經、消腫止痛的作用。少量麝香可能具有促進臍部血液循環,減輕腫痛的作用。
總結:
「錦灰散」透過錦帛灰的收斂燥濕,雄鼠糞的解毒消腫,大棗的補益和麝香的活血通絡,共同作用於臍部,達到治療小兒臍風的目的。它反映了古代中醫對小兒臍風病因病機的認識和治療經驗,體現了中醫外治法的特色。
傳統服藥法
錦帛(燒灰,微存性)1錢,雄鼠糞(微炒)7粒,大棗(去核)3分,麝香(研)少許。
上為散。
看臍欲落不落時,即用藥封之。
忌外風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錦灰散, 出處:《杏苑》卷八。 組成:錦片、木賊、棕櫚皮、柏葉、艾葉、乾漆、鲫鱗、鯉鱗、血餘、當歸各等分。 主治:血崩不止。
錦灰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六七。 組成:錦帛(燒灰,微存性)1錢,雄鼠糞(微炒)7粒,大棗(去核)3分,麝香(研)少許。 主治:小兒初生至7日,臍風發腫,欲落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