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封臍雄鼠糞散中加入大棗,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緩和藥性: 雄鼠糞性峻烈,易傷脾胃,而大棗甘溫,性平和,能緩和藥性,減輕對脾胃的刺激,使藥性更溫和,更易於人體吸收。
- 補益脾胃: 大棗具有補脾益胃之功,可以增強脾胃功能,提高藥物吸收利用率,促進藥效發揮,使治療效果更佳。
此外,大棗還具備補氣養血、安神寧心等功效,可以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治療作用。
封臍雄鼠糞散方劑中包含麝香,主要原因如下:
- 開竅醒神,通經活絡:麝香性溫,氣味辛香,入心、脾、肝經,具有開竅醒神、通經活絡之功效。此方用於治療小兒驚癇,而麝香可開通心竅,醒神定驚,並可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達到治療目的。
- 引藥入腎,助藥力達病所:封臍雄鼠糞散中多用於治療腎虛或腎氣不足所導致的病症,而麝香氣味芳香,可引藥入腎,並助藥力到達病所,增強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小兒初生至7日以來,臍風腫欲落」,即新生兒於出生後一週內,因臍部感染或風邪侵襲,導致臍帶腫脹、即將脫落(或異常脫落)的病症。古代醫家認為,臍風(臍部受風邪或感染)可能引發「撮口」、「噤風」等危證,故需外敷藥物以消炎固臍,防止風邪內侵、經絡閉塞。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雄鼠糞(微炒):
- 鼠糞古稱「五靈脂」(需考證品種),但此處特指雄鼠糞,可能取其「通瘀散結」之效。微炒後可減其濁性,助其溫通之力,針對臍部氣血瘀滯腫脹。
- 另有一說認為鼠糞具「解毒」作用(如《本草拾遺》載其治瘡腫),可能用於臍部輕度感染。
胡粉(鉛粉):
- 辛寒有毒,外用能解毒斂瘡、燥濕殺蟲。古代常用於瘡瘍濕爛,此處用以控制臍部濕濁滲液,防止腐潰。
大棗(去核):
- 甘溫質黏,外用可「緩和藥性、保護瘡面」。其黏性可能助藥物附著臍部,同時緩和胡粉、鼠糞的刺激性。
麝香(細研):
- 辛香走竄,能「通絡散瘀、開竅辟穢」。此處借其透皮之力,引藥直達病所,並散臍周風邪鬱結。
綿帛灰:
- 即絲織品燒灰,古代認為草木灰類具「收斂止血」之效,用於臍帶脫落後的表面斂瘡,防止滲血。
綜合理路:
本方以「解毒消腫」結合「固臍防風」為核心。
- 攻邪層面:雄鼠糞散瘀、胡粉清解濕毒,合麝香通絡,共祛局部風熱濕濁。
- 護正層面:大棗與綿帛灰緩衝刺激性,黏附臍部形成保護層,避免外邪再侵。
特色:
外敷方劑注重「通斂並用」,既散腫毒,又促臍部平復,符合古代「既病防變」的兒科治則。
傳統服藥法
雄鼠糞(微炒)7枚, 胡粉半兩, 大棗3分(去核), 麝香1錢(細研), 綿帛灰1錢。
上為散。
看臍欲落不落,即用藥以敷之,不令風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封臍雄鼠糞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二。 組成:雄鼠糞(微炒)7枚,胡粉半兩,大棗3分(去核),麝香1錢(細研),綿帛灰1錢。 主治:小兒初生至7日以來,臍風腫欲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