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瀉丸
TU XIE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濟陽綱目》卷二十二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偏熱 (1.58)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33%
大腸經 17%
脾經 17%
膀胱經 15%
肺經 15%
胃經
大腸經
脾經
膀胱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吐瀉丸中包含肉荳蔻,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功效:
- 溫中止瀉:肉荳蔻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止瀉止痛。對於寒濕瀉痢、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痛腹瀉,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 降逆止嘔:肉荳蔻還有降逆止嘔之效,能緩解因脾胃虛寒、寒邪犯胃引起的嘔吐。
因此,在吐瀉丸中加入肉荳蔻,可以發揮溫中止瀉、降逆止嘔的功效,幫助緩解腹瀉、嘔吐等症狀。
吐瀉丸方中使用滑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利濕止瀉: 滑石性寒滑,入肺、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滑腸通便的功效。對於因濕熱蘊結所致的嘔吐、腹瀉等症狀,滑石能有效清熱利濕,並促進腸胃蠕動,達到止瀉的效果。
- 利水消腫: 滑石還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對於因濕熱阻滯所致的水腫,滑石能促進水液代謝,達到消腫的效果。吐瀉丸中加入滑石,也能幫助緩解因腹瀉引起的水分流失,避免脫水。
主治功效
吐瀉丸主治功效分析
吐瀉丸,顧名思義,主要針對吐瀉症狀。 可將其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如下:
主治功效
- 止吐瀉: 方中重用赤石脂,其效用如《醫學衷中參西錄》所述,「在上能鎮嘔吐,在下能止泄瀉也」,是方劑的核心成分。
- 寒瀉: 從《濟陽綱目》提供的另一版本吐瀉丸組成 (肉豆蔻、滑石) 來看,此方主要針對寒瀉。肉豆蔻溫中行氣,滑石利水滲濕,二者合用可溫陽散寒,利水止瀉。
- 冷瀉腹痛: 《濟陽綱目》中另一方劑以白朮、茯苓、豬苓、澤瀉等健脾利水藥物為主,佐以肉桂、木香、芍藥、陳皮、乾薑、甘草等溫中理氣、緩急止痛之品,可見吐瀉丸的適應症包含因寒邪引起的腹痛、泄瀉。
治療原理
吐瀉丸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固澀止瀉: 赤石脂為方中主藥,具有較強的收斂固澀作用,可直接作用於腸道,減少腸道蠕動,吸附腸內有害物質,從而達到止瀉的目的。
- 溫中散寒: 肉豆蔻、乾薑等藥物具有溫中散寒的作用,可以溫暖脾胃,驅散寒邪,恢復脾胃運化功能,從而改善因寒邪引起的吐瀉症狀。
- 利水滲濕: 滑石、茯苓、豬苓、澤瀉等藥物具有利水滲濕的作用,可以促進體內多餘水分的排出,減輕腸道水濕瀦留,有助於緩解泄瀉症狀。
- 健脾益氣: 部分版本中含有白朮、人參等補益脾胃的藥物,可以增強脾胃功能,提高機體抵抗力,促進疾病康復。
總結: 吐瀉丸通過固澀止瀉、溫中散寒、利水滲濕、健脾益氣等綜合作用,達到治療吐瀉,特別是寒性吐瀉的目的。其丸散劑型,如《醫學衷中參西錄》所言,「丸散之渣滓能留戀於腸胃也」,使其藥效更持久,更適合於吐瀉病症。
方劑組成分析
- 版本一: 赤石脂、人參 (《醫學衷中參西錄》) - 強調固澀止瀉與補益結合。
- 版本二: 訶子皮、川薑、肉豆蔻、龍骨、赤石脂、木香、附子 (《濟陽綱目》) - 增強溫中散寒、收斂止瀉之力。
- 版本三: 白朮、茯苓、豬苓、澤瀉、肉桂、木香、芍藥、陳皮、乾薑、甘草 (《濟陽綱目》) - 偏重健脾利水、溫中理氣。
- 版本四: 肉豆蔻、滑石 (《濟陽綱目》) - 簡潔精要,針對寒濕吐瀉。
不同版本的吐瀉丸組成略有差異,但均以止吐瀉為核心,並根據具體病機進行加減化裁,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傳統服藥法
肉豆蔻5錢,滑石(冬、春1兩2錢5分.夏2兩5錢,秋2兩)。
上為末,薑汁打神曲糊為丸。
口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吐瀉丸, 出處:《濟陽綱目》卷二十二。 組成:肉豆蔻5錢,滑石(冬、春1兩2錢5分.夏2兩5錢,秋2兩)。 主治:寒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