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痰丹

TU TAN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25

熱/寒比例

(0.4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胃經 25%
膽經 12%
膀胱經 12%
肺經 12%
心經 12%
肝經
胃經
膽經
膀胱經
肺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吐痰丹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化痰止咳,其組成中包含雄黃,這是一種含有砷的礦物藥材。雄黃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具有燥濕化痰、清熱解毒的功效。其化痰的作用主要來自於其促進氣機的運行,使得痰阻得以排出。此外,雄黃對於肺部的某些病症具有療效,可以幫助改善由熱痰引起的咳嗽。

然而,雄黃同時也含有有毒成分,使用時需謹慎,以免引發中毒。因此,中醫師在開立包含雄黃的方劑時,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仔細考量其適用性及用量。總體而言,吐痰丹中的雄黃成分增強了方劑的療效,尤其是針對濕熱型痰喘和咳嗽的治療。然而,由於其毒性,現代醫療已逐漸減少對雄黃的使用,並提倡使用更安全的替代藥材。

吐痰丹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痰阻所致的咳嗽、喘息等症狀。其中,膽礬的加入是其特殊之處。膽礬,又名石膏,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的功效。其獨特的礦物質成分,能幫助清理體內的痰濁,降低痰的黏稠度,從而促進痰的排出。

此外,膽礬還具備一定的消腫作用,對於因痰濕引起的腫脹和不適感有良好的緩解效果。其清熱的特性,幫助祛除因內熱所致的痰,而這種熱痰如果不及時處理,可能會進一步影響病人的呼吸系統。

從方劑的整體搭配來看,膽礬的加入不僅增強了方劑的化痰功效,還能提升整體的治療效果,實現“清熱化痰”的協同作用,讓患者能夠更有效地緩解病症,改善生活品質。

「吐痰丹」方劑中包含「滑石」,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滑石性滑利,善於清熱利濕,化痰止咳: 滑石入肺經,能清肺熱,利肺氣,並能潤燥滑腸,利水滲濕,有助於化解痰液,排除體內濕熱,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
  2. 滑石與其他藥材配合,相輔相成: 滑石常與其他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中藥配伍,如貝母、瓜蔞等,共同發揮協同作用,加強療效,更有效地解決痰多咳嗽等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吐痰丹」主治功效分析

吐痰丹主要用於治療痰厥,症見胸中多痰、頭痛、食慾不振,以及飲酒導致的痰瘀阻滯。此外,對於痰迷不省人事等危急重症,亦有急救回春之效。

治療原理分析:

吐痰丹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的「痰」病理論,以及方中藥物的藥性。

  1. 針對痰證的病機:中醫認為痰的產生與肺、脾、腎等臟腑功能失調有關,尤以脾失健運,水濕停聚為主要病機。痰阻氣機,則可見胸悶、頭痛、食慾不振等症狀;痰迷心竅,則可導致昏迷不醒。

  2. 方中藥物的藥性分析

    • 雄黃:具有解毒殺蟲、燥濕化痰的功效。在此方中,主要取其燥濕化痰之效,以祛除體內停聚之痰濁。
    • 膽礬(硫酸銅):具有湧吐痰涎、燥濕化痰的作用,同时外用具有收敛、消炎杀菌等功效。在此方中,其湧吐作用是關鍵,通過催吐排出壅積於胸膈的頑痰,使氣機通暢,神志恢復。
    • 滑石:具有利水通淋、清熱解暑的功效。在此方中,滑石可協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濕,並清解因痰濕鬱久化熱而產生的熱邪。
  3. 綜合作用:吐痰丹中,雄黃與膽礬合用,增強了燥濕化痰、湧吐痰涎的功效;滑石則輔助利水清熱,使痰濁得以徹底排出。諸藥合用,共奏祛痰開竅、醒神回蘇之效。

古文依據

  • 《雜病廣要》中引用的《肘後》方,以礬石為主藥,煮水加蜜,頓服以催吐,治療痰暈。並按語中引述《程星海醫案》中「礬性咸,咸能軟堅,所以能化頑痰也」,說明礬石在此方中具有軟堅化痰的作用。
  • 《救急選方》中記載的吐痰丹,以雄黃、膽礬、滑石組成,明確指出其「善吐頑痰,起死回生」,並指出其適用於「牙關開後」,即針對危重症患者。

總結

吐痰丹通過燥濕化痰、湧吐痰涎、利水清熱等作用,有效地祛除體內壅積的頑痰,使氣機通暢,神志恢復。因此,其主要用於治療痰厥等痰濁壅盛的病症,對於痰迷心竅等危急重症亦有急救回春之效。其治療原理與中醫的「痰」病理論以及方中藥物的藥性密切相關。

傳統服藥法


生雄黃1錢,膽礬1錢,生滑石1錢。
善吐頑痰。
上為細末。
大人5分,小兒3分,白湯調下。牙關開後,即宜進此。1時即吐頑痰。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注意用量,不可過量。

相關疾病


多痰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吐痰丹, 出處:《救急選方》引《危症簡便驗方》。 組成:生雄黃1錢,膽礬1錢,生滑石1錢。 主治:善吐頑痰。主治:痰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