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墨霜

古墨霜

GU MO SHU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0.3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8%
心經 28%
胃經 15%
肝經 13%
脾經 13%
肺經
心經
胃經
肝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古墨霜方劑中包含柿餅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潤燥止咳:柿餅霜性涼,味甘,具有潤肺止咳、清熱化痰之效。古墨霜多用於治療燥咳、咽乾、口燥等症,柿餅霜能潤燥生津,緩解肺燥引起的咳嗽症狀。
  2. 清熱解毒:柿餅霜也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緩解因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古墨霜中常加入具有清熱解毒功效的藥材,柿餅霜的加入能增強其清熱解毒的作用。

總體而言,柿餅霜在古墨霜方劑中發揮潤燥止咳、清熱解毒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治療目的。

古墨霜中添加冰片,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消炎止痛: 冰片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可有效舒緩因皮膚感染、炎症引起的紅腫熱痛。
  2. 涼血止血、生肌止癢: 冰片能涼血止血,促進傷口癒合,同時能止癢止痛,對於因皮膚病引起的瘙癢、疼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古墨霜中冰片的加入,配合其他藥材,能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涼血止血、生肌止癢的效果,有效治療皮膚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古墨霜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古墨霜主治「胃火上攻,口舌生瘡,糜爛腫疼」,屬中醫「口瘡」、「口糜」範疇。此症多因胃熱熾盛,循經上炎,灼傷口腔黏膜,導致局部紅腫潰爛、疼痛難忍。其傳統應用以清瀉胃火、消腫止痛為主,適用於熱證明顯者,尤適合於口腔黏膜病變伴隨灼熱感、潰瘍色紅、周圍充血等胃火上炎之象。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燈心炭(4兩)

    • 性味歸經:甘淡微寒,入心、小腸經。
    • 作用:燈心草製炭後,寒涼之性增強,具有清心降火、止血斂瘡之效。其炭質輕浮,能吸附黏膜滲出物,促進潰瘍面癒合。此處用為清解上炎之火毒,並收斂瘡面。
  2. 柿霜餅(16兩,主藥)

    • 性味歸經:甘涼,入肺、胃經。
    • 作用:柿霜為柿餅上所結之白色結晶,質地滋潤,能清肺胃之熱,生津潤燥,緩解黏膜乾燥與灼痛。其大量使用既可清熱解毒,又能保護受損黏膜,體現「甘涼濡潤」以制火的思路。
  3. 冰片(6錢)

    • 性味歸經:辛香苦涼,入心、脾經。
    • 作用:冰片具強力透散之性,能清熱止痛、開竅醒神。外用可直達病所,迅速緩解局部腫痛,並助他藥滲透。其辛涼走竄之性,可防燈心炭、柿霜過於凝滯,增強全方散鬱火之效。

三、配伍邏輯與治療機轉

  • 清熱與潤燥並行:柿霜甘涼清熱兼滋陰,針對胃火灼津;燈心炭清熱斂瘡,冰片散火止痛,三者協同清解上焦熱毒。
  • 局部與整體兼顧:柿霜、燈心炭調整內在胃火,冰片外用速效治標,體現「內外同治」原則。
  • 劑型設計考量:粉末外敷可直接作用患處,涼開水調藥加強清熱效果,符合「熱者寒之」的治法。

四、推衍可能功效延伸

此方除口舌生瘡外,理論上亦可應用於:

  • 胃熱型牙齦腫痛(輕症)。
  • 熱傷咽喉之輕微紅腫疼痛(需辨證非陰虛火旺者)。
    惟須注意,其藥性偏涼潤,若屬虛寒或陰虛無火者不宜。

總結:古墨霜以清胃潤燥為核心,透過局部外治與內在調理結合,體現中醫「熱淫於內,治以鹹寒,佐以甘苦」的治則,其組方簡練而重點明確,適用於實熱陽證之口瘡。

傳統服藥法


燈心炭4兩,柿霜餅16兩,冰片6錢。
清胃熱,祛火。
上為細末,過羅裝瓶、大瓶1錢6分,小瓶8分。
用涼開水蘸藥少許抹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古墨霜,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燈心炭4兩,柿霜餅16兩,冰片6錢。 主治:清胃熱,祛火。主治:胃火上攻,口舌生瘡,糜爛腫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