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谷精草散
GU JING CAO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片玉心書》卷五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熱 (1.5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谷精草散中包含谷精草,其原因如下:
- 清熱利濕:谷精草性寒,味甘淡,具有清熱利濕之效。對於濕熱蘊結於下焦所致的尿頻、尿痛、白濁等症狀,谷精草能有效清熱利濕,通淋止痛。
- 涼血止血:谷精草亦具涼血止血之功。對於血熱妄行所致的尿血、崩漏等症狀,谷精草能清熱涼血,止血止崩。
因此,谷精草散中加入谷精草,旨在發揮其清熱利溼、涼血止血的功效,以達到治療溼熱下注、血熱妄行的目的。
谷精草散中加入蟬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利濕止癢:蟬蛻性味甘寒,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止癢之效。谷精草散主治濕熱蘊結所致的濕疹、皮炎等皮膚病,蟬蛻的清熱解毒功效可以幫助去除濕熱,利濕止癢則可以緩解皮膚瘙癢。
2. 疏散風熱,通經活絡:蟬蛻還具有疏散風熱、通經活絡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有利於藥物滲透,加強治療效果。
谷精草散中包含密蒙花,主要基於其清熱明目的功效。
密蒙花味苦、甘,性涼,歸肝、腎經。其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明目的功效,可治療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迎風流淚等症狀。
谷精草散以清熱解毒、利濕止癢為主要功效,而密蒙花則可輔助清熱明目,緩解因濕熱上蒸引起的目赤腫痛等症狀,進一步提升方劑的療效。
谷精草散中加入白蒺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利水通淋:白蒺藜味甘苦,性平,具有疏肝解鬱、利水通淋之效。其能疏肝理氣,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小便不利、淋痛等症狀,與方中其他藥物如谷精草、滑石等相輔相成,共同達到利水通淋的目的。
- 清熱除濕,涼血止血:白蒺藜亦具清熱除濕、涼血止血之功效。對於因濕熱下注所致的尿道澀痛、血尿等,白蒺藜能有效清熱除濕,涼血止血,減輕患者的不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谷精草散主治「小兒痘疹之後,目內有翳者」。痘瘡(如天花或水痘)熱毒熾盛,易上攻於目,後期熱退而餘毒未清,結為翳膜遮睛,導致視物模糊。此方針對痘疹後遺之「肝熱目翳」,以清肝退翳、疏風明目為核心,配合食療(豬肝)滋養肝血,標本兼顧。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谷精草(君藥)
- 性味甘平,歸肝、胃經。
- 《本草綱目》載其「專行肝經上焦,能疏散風熱,退目翳」,善治風熱目疾,翳膜遮睛。此方取其輕清上浮,直達目竅,清除翳障。
蟬退(臣藥)
- 性甘寒,歸肝、肺經。
- 疏散風熱、明目退翳,尤擅治目赤翳障。《太平聖惠方》多以其配伍治小兒痘疹後目疾,取其輕揚宣散,助谷精草透邪外達。
蜜蒙花(佐藥)
- 性甘微寒,歸肝經。
- 《開寶本草》言其「主青盲膚翳,赤澀多淚」,能清肝養血、潤目退翳。與谷精草協同強化清肝明目之效,兼緩肝熱傷陰之弊。
白蒺藜(佐使藥)
- 性苦辛微溫,歸肝經。
- 炒製去刺後辛散力減,兼能平肝疏風、行血退翳。《名醫別錄》謂其「治風癢頭痛,咳逆傷肺,明目」,助君臣藥疏解肝鬱、通絡消翳。
三、組方特點與治療原理
- 清疏並用:以谷精草、蟬退疏散風熱,蜜蒙花、白蒺藜清肝活血,針對痘疹後風熱餘毒未清、肝絡瘀滯之病機。
- 藥食同療:豬肝為引,竹刀剖開(避鐵器以免耗損藥性),取其「以肝補肝」之意。《千金要方》推崇肝類入藥養目,佐藥力滋養肝血,防風藥傷陰。
- 製法考究:藥末外敷肝內煮食,使藥性藉肝之歸經上行目竅,內外合治,增強退翳之效。
此方體現中醫「從肝治目」、「熱病後調養」思維,結構簡練而切中病機,適用於痘疹後肝經風熱未清之輕度目翳。
傳統服藥法
谷精草1兩,蟬退(去翅足)3錢,蜜蒙花5錢,白蒺藜(炒,去刺)3錢。上為末。
每用1錢,取雄豬肝1兩,竹刀剖開,擦藥於內,以草束定,水煮肝熟,令兒食肝飲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谷精草散性味寒涼,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谷精草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五。 組成:谷精草(末)1錢,銅綠(研)1錢,消石半錢(研)。 主治:腦風頭痛。
谷精草散, 出處:《聖惠》卷三十四。 組成:谷精草1分(燒灰),白礬灰1分,蟾酥1片(炙),麝香少許。 主治:牙齒風疳,齒齦宣露。
谷精草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七。 組成:谷精草1兩,蒼朮1分(去皮,銼,微炒),蛇蛻皮灰1分,定粉1錢。 主治:小兒眼疳,赤癢者。
谷精草散, 出處:《片玉心書》卷五。 組成:谷精草1兩,蟬退(去翅足)3錢,蜜蒙花5錢,白蒺藜(炒,去刺)3錢。 主治:小兒痘疹之後,目內有翳者。
谷精草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五。 組成:谷精草(去根)1兩,井泉石(淨洗,研)半兩,豉(焙乾)1合,井中苔(焙乾)半兩。 主治:風毒赤眼,無問新久。
谷精草散, 出處:《聖惠》卷三十四。 組成:谷精草1兩(燒灰),馬齒莧半兩(乾者),甜瓜蔓苗半兩,川升麻半兩,白礬1分(燒灰),乾漆1分,豬牙皂莢1兩,乾蝦蟆3兩(燒灰)。 主治:牙齒歷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