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砂散

望月砂散

WANG YUE SHA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0.4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50%
肺經 38%
胃經 11%
肝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望月砂散]中包含[谷精草],是因為谷精草具有清熱利尿、通經活絡的作用。谷精草能夠幫助排出體內的濕熱,改善由濕熱引起的經絡不暢、關節疼痛等症狀。它的清熱作用能夠有效緩解由熱毒或濕熱所引起的腫脹和炎症。中醫認為,谷精草的清熱利尿功效能夠促進體內的排毒和水分代謝,有助於改善身體的不適。在[望月砂散]中加入谷精草,有助於增強方劑的清熱利濕效果,尤其對於濕熱引起的問題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望月砂散中包含密蒙花,主要基於其清熱明目的功效。

密蒙花性涼,味甘苦,入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明目退翳的功效。望月砂散主要用於治療目赤腫痛、羞明流淚、視物模糊等症,密蒙花可以清熱瀉火,消除眼部炎症,同時明目退翳,改善視力。

此外,密蒙花還能滋養肝腎,對於望月砂散治療肝腎不足所致的眼疾也有輔助作用。因此,密蒙花作為望月砂散的組成成分,可以有效提高其治療眼疾的療效。

望月砂散方中加入蟬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止癢:蟬蛻性涼,具有疏散風熱、止癢消腫之效。望月砂散主要用於治療風疹瘙癢,蟬蛻可幫助清熱解毒,止癢消疹,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療效。
  2. 利濕退黃:蟬蛻亦可利濕退黃,而望月砂散中亦含有其他利濕藥物,如滑石等,蟬蛻的加入可加強利濕功效,促進濕熱之邪排出,有助於改善黃疸等症狀。

總而言之,蟬蛻在望月砂散中發揮疏風止癢、利濕退黃的功效,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共同治療風疹瘙癢、黃疸等病症。

望月砂散的組成中,包含「望月砂」,主要原因如下:

  1. 望月砂為君藥: 望月砂,即牡蠣,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其功效為平肝潛陽、鎮驚安神、軟堅散結、收斂止瀉。望月砂散以其為主藥,用以治療肝陽上亢、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眩暈耳鳴等症。
  2. 望月砂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 望月砂散中其他藥材,如龍骨、牡蠣等,亦具安神鎮靜之功效,與望月砂相輔相成,共同發揮平肝潛陽、鎮驚安神之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望月砂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痘症(天花)後遺之眼疾,特指兩種情況:

  1. 暗室中目不能開:痘毒傷及肝血,導致夜間或昏暗處視物困難,可能與肝血虛損、目失所養相關。
  2. 痘毒在黑輪上或掩瞳神:「黑輪」指瞳孔周邊黑暗處(或解為黑睛,即角膜、虹膜部位),「掩瞳神」為痘毒翳障遮蔽瞳孔,影響視力。此類病症屬痘毒熾盛上攻於目,化熱成瘀,形成翳膜。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望月砂(主藥,1兩)
    兔糞所製,性平味辛,傳統用於明目退翳,尤擅解痘毒、蟲毒。其「望月」之名,暗示夜間視力相關,契合「暗室目不能開」之症,推測其作用為清肝解毒、散結消翳。

  2. 蟬蛻(5錢)
    去翅足,專取輕清之性,疏散風熱、退目翳,《本草綱目》載其治「痘後目障」,能引藥上行,緩解痘毒鬱熱上攻之眼部紅腫、翳膜。

  3. 密蒙花(酒洗,5錢)
    酒洗增強上行之力,性微寒,專入肝經,清肝熱、養肝血,《開寶本草》稱其治「青盲膚翳」,適合痘後肝血不足、熱毒未清之目疾。

  4. 谷精草(5錢)
    辛涼輕浮,疏散風熱、明目退翳,《本草正義》指出其治「目生星障」,尤善針對痘後星點翳膜,與蟬蛻協同增強透散之力。

配伍特點與治療原理:

  • 外透內清:蟬蛻、谷精草從表疏散餘毒,密蒙花、望月砂從內清肝解毒,標本兼顧。
  • 肝血同調:密蒙花養肝血,配伍豬肝(以形補形)增強滋養之力,適合痘後血虛目暗。
  • 載藥上行:豬肝為引,竹刀劈破(忌鐵器防藥性相剋),煮熟後食飲,使藥力直達肝目。

推測功效延伸:
此方可能對「風熱餘毒未清」兼「肝血不足」之眼疾有效,如早期角膜翳、夜盲症初起。其組方輕靈,注重透散,避免苦寒傷正,符合痘後體虛需溫清並用之思路。

傳統服藥法


谷精草5錢,密蒙花(酒洗)5錢,蟬蛻(去翅足)5錢,望月砂1兩。上為末,雄豬肝1兩,竹刀批破,用藥1錢,摻入肝內,水煮熟。
飲汁食肝。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望月砂散, 出處:《準繩·幼科》卷六。 組成:谷精草5錢,密蒙花(酒洗)5錢,蟬蛻(去翅足)5錢,望月砂1兩。 主治:痘後暗室中目不能開者,痘毒在黑輪上或掩瞳神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