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翳豬肝散

退翳豬肝散

TUI YI ZHU GA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仙拈集》卷三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0.4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50%
肺經 37%
胃經 12%
肝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退翳豬肝散」方劑中加入「密蒙花」,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散瘀消翳:密蒙花性寒,味苦,歸肝、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消翳、明目退翳的功效。豬肝性涼,味甘,入肝、脾經,具有補肝明目、養血滋陰的功效。二者合用,可清熱解毒,散瘀消翳,達到治療目翳的功效。

2. 疏肝理氣,通絡止痛:密蒙花能疏肝理氣,通絡止痛,對於因肝氣鬱結、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目翳,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豬肝富含維生素A,對改善視力、緩解眼疲勞也有幫助。

總之,「退翳豬肝散」中加入「密蒙花」,是基於其清熱解毒、散瘀消翳、疏肝理氣等功效,有助於治療目翳。

「退翳豬肝散」中加入「谷精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清熱解毒,散瘀消翳:谷精草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散瘀的功效,可針對眼部熱毒、瘀血等引起的翳膜進行治療,達到消散翳膜的效果。

二、配伍豬肝,滋陰補肝:豬肝性平,味甘,具有滋陰補肝的功效,可與谷精草相輔相成,既清熱解毒,又滋養肝腎,有助於促進眼部組織的修復,改善視力。

因此,谷精草在退翳豬肝散中起到清熱解毒、散瘀消翳的作用,並與豬肝共同滋養肝腎,達到治療眼部翳膜的效果。

「退翳豬肝散」方劑中加入「蟬蛻」,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散熱,透疹止癢: 蟬蛻性涼,味甘,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透發疹毒、止癢止痛的功效。豬肝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與蟬蛻合用,可有效疏散風熱,促進疹子透發,減輕瘙癢,達到退翳的效果。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蟬蛻亦具活血化瘀之效,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症消散,減輕腫脹疼痛。這對於因風熱侵襲而引起的皮疹紅腫,具有輔助治療作用。

退翳豬肝散中添加望月砂,主要是利用其以下兩方面的特性:

  1. 清熱解毒: 望月砂味苦性寒,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有效抑制炎症反應,減少翳膜形成。
  2. 散瘀止痛: 望月砂亦可活血化瘀,有助於清除局部淤血,促進組織修復,緩解疼痛,幫助翳膜消退。

因此,退翳豬肝散中加入望月砂,可發揮清熱解毒、散瘀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翳膜,恢復視力。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退翳豬肝散」針對「疳症壞目」與「痘症壞目」兩類眼疾,其核心病機為「濁毒上攻目窍」或「氣血虧虛,翳障蔽睛」。

  1. 疳症壞目:古代「疳症」多指小兒脾胃虛損、津液枯涸,進一步化熱生風,肝熱上攻而致眼生翳膜。此方透過清肝退翳結合「以臟補臟」(豬肝補肝血),標本兼顧。
  2. 痘症壞目:痘瘡(如天花、麻疹)後期,餘毒未清,熱毒上炎灼傷黑睛,或津液耗損致虛火浮越,引發翳障遮睛。方中藥物多具輕清透散之性,助毒外解而明目。

【組成與治療原理】
組方四藥皆歸肝經,協同「豬肝」形成「清-透-補」複合作用:

  1. 密蒙花(清肝退翳)

    • 性味甘微寒,專入肝經,善清肝火、潤肝燥,為「眼疾翳障要藥」。針對熱邪鬱滯所致目赤翳暗。
  2. 谷精草(輕揚散火)

    • 質輕上行,辛涼疏散,可引藥上達頭目,散風熱而退翳膜。尤擅治痘後目翳,取其「熱隨辛散」之功。
  3. 蟬退(祛風透邪)

    • 甘寒質輕,能疏散風熱、透疹毒,更取其「退目翳」特性(《本草綱目》載其治「小兒痘疹入眼」)。
  4. 望月砂(活血消積)

    • 兔糞寒涼,古人用其「解毒殺蟲、消疳積」,針對疳熱積滯或痘毒內蘊,從血分導濁下行。

君藥配伍邏輯

  • 密蒙花+谷精草:一清一散,肝火得降而風熱得透。
  • 蟬退+望月砂:一透表一導裏,分消痘毒疳積。
  • 雄豬肝:竹刀剖開(防鐵器傷藥性),蒸熟後取其「血肉有情」之性,補肝血而載藥上行,符合「肝開竅於目」理論。

全方機理
以「清肝解毒」為本,輔以「輕透餘邪」,佐「補肝體」以扶正。尤其痘症、疳症後期多虛實夾雜,此方兼顧祛邪(退翳)與補虛(養肝),符合「攻不傷正,補不留邪」思路。

傳統服藥法


密蒙花1兩,谷精草1兩,蟬退(去足翅)1兩,望月砂1兩。
上為末。
雄豬肝1個,竹刀剖開,將藥末摻入砂鍋蒸熟,食肝盡,1料全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明目、退翳消腫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疳症、痘症壞目。使用本方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相關疾病


營養不良

相同名稱方劑


退翳豬肝散, 出處:《仙拈集》卷三。 組成:密蒙花1兩,谷精草1兩,蟬退(去足翅)1兩,望月砂1兩。 主治:疳症、痘症壞目。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