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鎮痙湯

羚羊鎮痙湯

LING YANG ZHEN JI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溫病刍言》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30

熱/寒比例

極寒 (0.1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2%
胃經 24%
肺經 19%
心經 6%
心包經 5%
膀胱經 4%
膽經 4%
肝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心包經
膀胱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羚羊鎮痙湯中包含羚羊角,主要原因為:

  1. 清熱解毒、平肝熄風: 羚羊角性寒、味鹹,具有清熱解毒、平肝熄風之效。對於熱毒內盛、肝陽上亢所致的痙攣、抽搐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2. 鎮驚止痙: 羚羊角入肝經,可平息肝陽,鎮驚止痙。對於熱極生風、肝風內動引起的各種痙攣,如抽搐、驚厥、角弓反張等,具有明顯的緩解作用。

羚羊鎮痙湯中加入石決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平肝潛陽,熄風鎮痙: 石決明味甘鹹寒,入肝經,具有平肝潛陽、熄風鎮痙之效。羚羊鎮痙湯主治小兒驚癇、抽搐等症,而石決明能清熱平肝,鎮定神經,有助於緩解痙攣,抑制抽搐發作。
  2. 清熱解毒,明目退翳: 石決明還有清熱解毒、明目退翳的功效。小兒驚癇常伴有發熱、煩躁不安等症狀,石決明可清熱解毒,舒緩不適,改善視力模糊等症狀。

因此,石決明在羚羊鎮痙湯中發揮着平肝潛陽、熄風鎮痙、清熱解毒等作用,有助於改善小兒驚癇症狀,提高治療效果。

羚羊鎮痙湯中加入石膏,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止痙的功效。羚羊鎮痙湯主治熱盛動風引起的驚厥、抽搐等症狀,石膏可有效清泄體內熱邪,使痙攣得以緩解。
  2. 平肝熄風: 石膏入肝經,能清泄肝火,平息肝陽亢奮所致的痙攣。羚羊鎮痙湯中其他藥物如羚羊角、天麻等也具有平肝熄風之效,石膏的加入可增強其功效,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鎮痙效果。

羚羊鎮痙湯中加入龍膽草,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清熱瀉火,解痙止痛: 龍膽草味苦性寒,入肝膽經,具有清熱瀉火、除濕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羚羊鎮痙湯主要用於治療熱性痙攣,而龍膽草可以清熱瀉火,解除因熱邪內擾導致的痙攣,同時也能減輕疼痛。
  2. 配伍增效,協同作用: 龍膽草與其他藥材如羚羊角、天麻等配伍,可增強清熱解痙、鎮靜安神之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龍膽草的苦寒之性,可以抑制其他藥材的燥烈之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而損傷津液。

羚羊鎮痙湯中包含白僵蠶,主要基於其祛風止痙的功效。白僵蠶性寒,味辛,歸肝、脾經,具有解痙止搐、化痰散結的功效。

方中以羚羊角、鉤藤等清熱熄風,白僵蠶則助其鎮驚止痙,並能化痰散結,減輕痰濁阻滯所致的痙攣。此外,白僵蠶與僵蠶同為蠶蛾的幼蟲,性味功能相似,臨牀應用中常互為替代,故於方中配伍。

羚羊鎮痙湯中包含全蠍,主要源於其兩大功效:

  1. 息風止痙: 全蠍性寒,入肝經,具有息風止痙、通絡止痛的功效,可有效治療因肝風內動引起的抽搐、痙攣、半身不遂等症狀,與羚羊角的平肝熄風功效相輔相成,更能顯著降低痙攣發作的頻率和強度。
  2. 活血化瘀: 全蠍亦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全蠍在羚羊鎮痙湯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共同發揮作用,達到鎮痙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

羚羊鎮痙湯中包含鈎藤,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鈎藤善於平肝熄風止痙:鈎藤味苦甘,性平,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鎮靜止痙的功效。對於肝陽上亢、風火內動所致的痙攣抽搐,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2. 配合羚羊角增強鎮痙效果:羚羊角味鹹,性寒,入肝經,亦具平肝熄風、清熱解毒之效。鈎藤與羚羊角相配,一平肝熄風,一清熱解毒,相輔相成,共同達到鎮痙的效果。

因此,鈎藤在羚羊鎮痙湯中,扮演著平肝熄風止痙的重要角色,配合羚羊角,有效治療肝風內動所致的痙攣抽搐。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羚羊鎮痙湯主治「高熱不退,熱極風動」所致的頸項強直、四肢痙攣抽搐,屬中醫「熱極生風」範疇。此證多因外感溫熱病邪(如暑熱、疫毒)或內傷雜病(如肝陽暴亢),導致邪熱熾盛,燔灼肝經,陰液耗損,筋脈失養而動風。其病機核心為「熱盛動風」,臨床特徵為高熱伴隨抽搐、神昏等,類似現代醫學的「高熱驚厥」或「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等病症。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本方以「清熱涼肝、息風鎮痙」為法,其配伍體現以下思路:

  1. 清肝泄熱,直折火勢

    • 羚羊角粉:性寒,歸肝、心經,為清肝息風要藥,善解熱毒、平肝陽、止痙攣。
    • 生石膏:大清氣分實熱,透解肺胃鬱火,防止熱邪進一步內傳。
    • 龍膽草:苦寒沉降,直泄肝經實火,輔助羚羊角清瀉肝熱。
  2. 潛陽鎮肝,熄風止痙

    • 生石決明:質重沉降,平肝潛陽,協同羚羊角抑制肝陽上亢。
    • 鈎藤:輕清透達,息風止痙,尤擅緩解四肢抽搐。
    • 僵蠶、全蠍:蟲類藥走竄通絡,祛風解痙,全蝎更擅長止痙(全方唯一動物毒性藥)。
  3. 開竅醒神(隨症加減)

    • 若熱陷心包、神志昏迷,加「安宮牛黃丸」以清心豁痰、開竅醒神,強化急救效力。

整體治療原理:
本方通過多層次作用截斷「熱極生風」病機:

  • 清熱(石膏、龍膽草)→ 消除動風之源;
  • 鎮肝(石決明、羚羊角)→ 抑制陽亢上衝;
  • 息風(鈎藤、僵蠶、全蝎)→ 直接舒緩筋脈痙攣。
    三法並用,標本兼治,體現中醫「急則治標」與「治病求本」的結合。

傳統服藥法


羚羊角粉1克(衝),生石決明30克,生石膏30克,龍膽草10克,僵蠶10克,全蠍3克,鈎藤12克。
若出現神志昏迷,可加安宮牛黃丸1粒。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腦炎病毒性腦膜炎脖子頸項酸痛頸部連及背部筋脈肌肉強直四肢筋肉筋攣僵硬

相同名稱方劑


羚羊鎮痙湯, 出處:《溫病刍言》。 組成:羚羊角粉1g(衝),生石決明30g,生石膏30g,龍膽草10g,僵蠶10g,全蠍3g,鉤藤12g。 主治:高熱不退,熱極風動,而致頸項強直,四肢痙攣抽搐。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