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奇奴湯

劉奇奴湯

LIU QI NU T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2

熱/寒比例

極熱 (9.0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8%
脾經 28%
肝經 14%
肺經 14%
胃經 14%
心經
脾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劉奇奴湯中包含劉寄奴,主要是因為劉寄奴具有以下兩點功效,與方劑的治療目的相符:

  1. 活血止痛: 劉寄奴性溫,味苦,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功效。此功效有助於治療方劑所針對的病症,例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可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2. 清熱解毒: 劉寄奴亦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有助於治療因熱毒引起的病症,例如瘡瘍腫毒、濕熱黃疸等。

因此,劉寄奴的加入,不僅能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也能清熱解毒,使方劑達到更好的療效。

劉奇奴湯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的功效。劉奇奴湯中其他藥物如半夏、茯苓等性偏寒,而甘草可以中和其寒性,避免過於寒涼傷脾胃。
  2. 增強藥效: 甘草能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例如能增強半夏止嘔的功效,並能使茯苓利水消腫的作用更顯著。同時,甘草本身也具有緩解疼痛、止咳化痰等功效,對整體治療起到積極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産後百病,血運」,意指產後因氣血失調所致的各種病證,尤以「血運」(即血暈,產後突然暈厥)為主要表現。古代醫家認為,產後氣血虧虛、瘀血內阻,易導致頭暈目眩、惡露不暢,甚至昏厥不醒。劉奇奴湯以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為主,兼顧調和氣血,以改善產後血瘀兼氣虛之證。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劉寄奴(劉奇奴)

    • 性味:苦、溫,歸心、肝、脾經。
    • 功效: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破血消癥。
    • 作用:此藥為君藥,針對產後瘀血內停、經絡不通之證。其辛散溫通之力,能助惡露排出,緩解血瘀所致之暈眩、腹痛。古籍載其「專治產後瘀血結滯」,可見其為婦科瘀血要藥。
  2. 甘草

    • 性味:甘、平,歸心、肺、脾、胃經。
    • 功效:益氣補中、緩急止痛、調和藥性。
    • 作用:此藥為佐使之藥,一則補益產後耗傷之氣血,二則緩和劉寄奴破血之峻性,防止過度攻伐傷正。其甘緩特性亦能減輕產後腹痛。
  3. 配伍邏輯

    • 活血與補虛並行:劉寄奴主攻瘀血,甘草輔助補氣,兩者相配,攻補兼施,避免單用活血藥耗氣傷血之弊。
    • 酒煎增效:方中以酒入煎,取其溫通經脈、助藥力上行之效,強化活血化瘀之功,尤其適合產後血瘀兼寒滯者。

三、治療原理推論

本方針對「產後血暈」的病機核心在於 「瘀血內阻、氣血不暢」。產後元氣虧虛,推動無力,易使敗血瘀滯胞宮,上擾清竅則暈厥,內阻經絡則腹痛。劉奇奴湯通過:

  1. 破瘀通絡(劉寄奴)→ 直接消散瘀血,疏通經脈。
  2. 益氣固本(甘草)→ 扶助正氣,促進氣血生化。
  3. 酒行藥勢→ 增強溫通之力,助藥效速達病所。

此方結構簡潔,緊扣產後「虛瘀夾雜」之特點,體現中醫「通補並用」的治療思路。

傳統服藥法


劉寄奴、甘草各等分。上銼,如麻豆大。
每服5錢匕,先以水2盞,入藥煎至1盞,再入酒1盞,再煎至1盞,去滓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劉奇奴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六○。 組成:劉寄奴、甘草各等分。 主治:産後百病,血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