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珀散

WU PO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級》卷八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1.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腎經 12%
胃經 12%
心經 10%
肝經 10%
膀胱經 10%
肺經 10%
小腸經 10%
脾經
腎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膀胱經
肺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烏珀散中包含琥珀,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化瘀止痛: 琥珀性味甘平,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之效。其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顯著效果,與方劑中其他藥材如乳香、沒藥等共同作用,能有效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2. 安神定驚: 琥珀還具有安神定驚之效,能平肝熄風,對於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等症狀有一定療效。烏珀散中常與其他安神藥材配合使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並緩解精神緊張、焦慮不安等症狀。

烏珀散中加入砂仁,主要考量其行氣化濕溫中止嘔的功效。

砂仁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其氣味芳香,能行氣解鬱,和胃止嘔,用於治療脾胃氣滯、脘腹脹痛、嘔吐泄瀉等症狀。

烏珀散主治痰濕阻肺,咳嗽氣喘,胸悶痰多等症狀。砂仁加入方劑,一方面可以行氣化濕,使痰濕得以降解;另一方面,可以溫中止嘔,緩解咳嗽氣喘伴隨的嘔吐症狀,提高療效。

主治功效


烏珀散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古文記載,烏珀散主治「血分腫脹,溺澀短少,面目肢體盡皆浮腫者」。

治療原理分析:

此方由琥珀和砂仁兩味藥組成,從其藥性及功效來看,其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 利水消腫:

    • 古文提及的「血分腫脹」應與水濕停滯體內有關,導致氣血運行不暢,進而出現浮腫的症狀。「溺澀短少」亦是水液代謝失常的表現。
    • 方中雖未直接提及利水之藥,但結合《聖惠》中鯉魚粥方加減運用,推測烏珀散可能需配合利水藥物,如商陸、紫蘇莖葉等,以加強利水消腫之效。鯉魚本身亦有健脾利水的功效,與方劑相輔相成。
  2. 行氣活血,通利水道:

    • 琥珀: 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夠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消除因血行不暢而導致的水腫。同時,琥珀的定驚安神作用,亦有助於穩定情志,間接影響水液代謝。
    • 砂仁: 具有行氣的作用,可以推動氣機運行,促進水液代謝。其健脾開胃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脾胃運化水濕的功能,從而間接達到利水消腫的目的。
  3. 健脾益氣,恢復水液代謝:

    • 脾主運化水濕,脾虛則水濕內停。砂仁健脾開胃,可增強脾的運化功能,有助於水液的正常代謝。
    • 雖然方中未明確提及補氣藥物,但脾胃健運是氣血生化之源,砂仁的健脾作用有助於氣血生成,進而推動水液代謝。

總結:

烏珀散通過琥珀的活血化瘀和砂仁的行氣健脾,配合利水藥物,共同起到行氣活血、健脾利水的作用,從而改善水液代謝,消除水腫。其治療原理可能涵蓋了活血、行氣、健脾、利水等多個方面,針對血分腫脹、水液代謝失調所致的浮腫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不過,需注意的是,古文提供的資訊有限,對烏珀散的完整配方比例、具體用法等缺乏詳細描述,所以關於該方劑的具體運用仍需要結合更多中醫典籍和臨床經驗進行考證。

傳統服藥法


烏鯉魚(斤許者)1尾,琥珀(真者)6錢,砂仁1兩。
如腹脹硬,先病水後病經者,對沈香、木香 香櫞末各2錢,研勻,開水下。
先將魚用竹條2根,從腮內取出腸雜,以琥珀、砂仁填灌腹內,用黃泥厚塗,以火圍煅,俟煙將盡,即退火;候冷,敲去泥,取藥研末。
每服1錢半,木香湯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烏珀散, 出處:《醫級》卷八。 組成:烏鯉魚(斤許者)1尾,琥珀(真者)6錢,砂仁1兩。 主治:血分腫脹,溺澀短少,面目肢體盡皆浮腫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