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黃煉

藤黃煉

TENG HUANG L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經驗良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3.8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2%
脾經 22%
胃經 22%
心包經 16%
肝經 16%
肺經
脾經
胃經
心包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藤黃煉方劑中包含藤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藤黃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藤黃性寒,味苦,入心、肝、脾經。其藥性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對於熱毒蘊結、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病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2. 藤黃與其他藥材配伍相宜: 藤黃煉方劑中通常還包含其他藥材,如黃芩、黃連等,這些藥材與藤黃藥性相輔相成,可增強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效果,並能更好地治療相關疾病。

藤黃煉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止嘔: 生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止嘔的作用。藤黃煉多用於治療寒濕阻滯、脾胃不和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生薑可溫中散寒,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緩解嘔吐。
  2. 調和藥性: 藤黃煉中多含有寒涼藥物,例如黃連、黃柏等,生薑的溫性可以中和藥物的寒性,避免藥物過寒而損傷脾胃。

總而言之,生薑在藤黃煉中起到溫中止嘔、調和藥性的作用,有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藤黃煉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實證水腫」,指體內水濕停聚、氣機阻滯所致的腫脹,屬實證範疇。特徵為腫勢急劇、按之堅硬、小便不利、脈實有力等,多因氣滯、血瘀或濕熱壅盛所致。藤黃與生薑配伍,以燒酒為引,旨在破滯逐水、溫通消散。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藤黃(1分)

    • 性味:酸澀、寒,有毒。
    • 傳統功效:具峻瀉、破積、殺蟲之效,古代用於驅除痰濕瘀滯,尤善攻逐實邪。其毒性強,但借燒酒與生薑製約,可緩和藥性並增強行散之力。
    • 作用推論:針對水腫實證,藤黃能破瘀通絡、瀉水消腫,直接峻逐體內停聚之水濕。
  2. 生薑(3分)

    • 性味:辛、溫。
    • 傳統功效:發散風寒、溫中止嘔、解毒。
    • 協同作用:
      • 制約藤黃寒毒:生薑辛溫,可中和藤黃寒性,減少對脾胃的損傷。
      • 增強溫通之效:辛散之性能助藤黃行氣活血,促進水濕代謝。
  3. 燒酒(煉和)

    • 性味:辛熱,通行十二經。
    • 輔助功效:
      • 行藥勢:加速藥力散布,引導藤黃與生薑深入經絡、驅除水濕。
      • 活血通絡:改善氣滯血瘀,強化消腫效果。

三、配伍邏輯與治療機轉
此方以「峻藥緩攻」為核心:

  • 攻逐水濕:藤黃為君藥,直擊水腫實邪,生薑與燒酒為佐使,既制其毒性,又協同溫通血脈、化解濕滯。
  • 氣血並調:燒酒活血、生薑行氣,氣行則水行,血活則腫消。
  • 標本兼顧:短期逐水治標(藤黃),長期調動氣化功能(生薑溫中),符合「開鬼門,潔淨府」的治水思路。

總結
藤黃煉以毒性藥配辛溫之品,形成「寒熱並用、攻補兼施」的配伍特色,針對實證水腫急症,透過峻瀉、溫通、行散三重作用,迫水濕從二便或汗液排出。然其組方峻猛,須精準辨證為實證方可施用。

傳統服藥法


藤黃1分,生薑3分。
燒酒煉和。1日服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心內膜炎心包炎慢性腎衰竭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全身性水腫

相同名稱方劑


藤黃煉, 出處:《經驗良方》。 組成:藤黃1分,生薑3分。 主治:實證水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