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功

十大功

SHI DA GO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極寒 (0.06)

複方歸經比例

心包經 50%
肝經 50%
心包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十大功」方劑中加入「藤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火解毒: 藤黃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瀉火消腫的功效。其能有效清除體內熱毒,對於因熱毒積聚引起的各種疾病,如瘡瘍腫毒、濕熱黃疸、痢疾等,具有明顯療效。

2. 促進排泄: 藤黃能促進腸道蠕動,增加排泄,有助於清除體內濕熱毒素,降低體內熱度,改善因熱毒積聚導致的各種不適症狀。

因此,在「十大功」方劑中加入「藤黃」,能有效發揮其清熱解毒、瀉火消腫、促進排泄等作用,提升方劑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方劑分析:十大功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跌打損傷」,古代用於外傷導致的瘀血腫痛、筋絡受損。酒化服用的方式,可能借助酒的行散特性,助藥力快速布散,以達活血散瘀、消腫止痛之效。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藤黃(1兩)

    • 傳統功效:性寒,有毒,具破血散結、消腫解毒之力,古代用於瘀血阻滞、癰腫瘡毒。其破血作用可快速疏通局部瘀滯,緩解疼痛。
    • 現代推測:可能含樹脂類成分,具抗炎鎮痛效果,但毒性需謹慎(符合古人「以毒攻毒」思維)。
  2. 桑樹炭(2兩)

    • 傳統功效:桑枝炭化後性溫,能止血化瘀、通利關節,古代用於金瘡出血及筋骨痹痛。炭藥兼具止血與化瘀雙效,防止瘀血新生的同時促進吸收。
    • 現代推測:炭化後吸附力增強,或能減緩藤黃毒性;高溫炭化生成的活性成分可能促進微循環。

三、配伍原理

  • 寒溫互制:藤黃性寒、桑炭性溫,相配緩和寒熱偏性,專注於瘀血消散。
  • 毒與緩和的平衡:桑炭大量配伍(兩倍於藤黃),可能吸附部分毒性,並以炭藥的溫通特性引導藥效達於筋骨。
  • 酒引藥力:酒為「百藥之長」,可增強活血效果,助藥性迅捷走竄,尤適跌打急症。

四、潛在治療機轉
此方體現「峻藥緩攻」思維,以藤黃破血為主,桑炭為輔,佐酒行散。推測其通過:

  1. 抑制局部炎症反應,減少腫脹。
  2. 改善損傷處血液循環,加速代謝瘀滯。
  3. 炭藥的物理吸附作用,或降低組織滲出。

(註:本方含毒性藥材,古代用量與現代標準差異甚大,分析僅限傳統理論探討。)

傳統服藥法


藤黃1兩,桑樹炭2兩。
上為末。
每眼8釐,酒化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十大功, 出處:《串雅補》卷二。 組成:藤黃1兩,桑樹炭1兩。 主治:跌打損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