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金理中丸

勝金理中丸

SHENG JIN LI ZHO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飼鶴亭集方》

熱性指數

36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36.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脾經 16%
腎經 16%
肺經 11%
胃經 11%
心包經 5%
大腸經 5%
三焦經 5%
心經 5%
肝經
脾經
腎經
肺經
胃經
心包經
大腸經
三焦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勝金理中丸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補脾益氣: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脾、腎經,具有溫中散寒、補脾益氣之功效。勝金理中丸主要用於脾胃虛寒、氣血不足所致的腹痛、腹瀉、食慾不振等症,肉桂可溫暖脾胃,促進脾胃運化,增強消化功能,改善氣血不足,從而緩解上述症狀。
  2. 助藥力: 肉桂性燥,與理中丸中甘草的甘潤之性相配,可以起到引藥入脾胃的作用,使藥物更加有效地發揮作用。

勝金理中丸中加入海螵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制酸止嘔: 海螵蛸性寒,味鹹,入腎經,具有收斂止瀉、制酸止嘔的功效。方劑中加入海螵蛸,可有效緩解因胃酸過多引起的嘔吐、泛酸等症狀,配合理中湯的健脾和胃作用,更能增強療效。
  2. 固澀止瀉: 海螵蛸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可以幫助止瀉,並減少腸道蠕動,進一步減輕嘔吐症狀。

總之,勝金理中丸中加入海螵蛸,既可制酸止嘔,又可固澀止瀉,可有效改善胃酸過多、嘔吐腹瀉等症狀。

勝金理中丸方劑中加入白芥子,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 溫陽散寒,助脾胃運化: 白芥子性溫,辛散,入肺經,具有溫陽散寒、化痰止咳、理氣止痛的功效。理中丸方劑主治脾胃虛寒證,白芥子的溫陽散寒作用,可溫煦脾胃,改善其運化功能,增強藥效。

二、 助藥力透達: 白芥子具有開宣肺氣、通經活絡的作用,能促進藥力透達,更好地發揮理中丸溫中健脾、和胃止痛的效果。

勝金理中丸方中包含胡椒,主要是為了發揮其溫中散寒消食止痛的功效。

胡椒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消食止痛的作用。對於脾胃虛寒、寒凝氣滯所致的脘腹冷痛、食慾不振等症狀,胡椒可起到溫中散寒、促進消化吸收的作用。此外,胡椒還可溫陽化氣,助藥力,更有效地發揮方中其他藥物的功效,達到溫中理氣、止痛化積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勝金理中丸傳統古代功效分析
此方主治「痰火哮喘,聲如曳鋸,無論新久」,其關鍵在於「痰火」與「冷哮」的矛盾證型結合。

  • 痰火哮喘:指痰濁與內熱膠結,壅塞肺絡,致氣逆喘息、痰鳴如鋸。「聲如曳鋸」突顯痰阻氣道的病理特點,屬實證。
  • 冷哮最妙:方後註明尤適「冷哮」,暗示患者或兼有寒象(如痰白清稀、遇寒誘發),此寒熱錯雜之證,需溫化與清痰並行。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肉桂(1兩)

    • 溫腎陽、通血脈,針對「冷哮」之寒,助氣化以消痰飲。其辛熱之性可解痰飲之陰凝,同時引火歸元,防止虛火上炎加重痰火。
  2. 海螵蛸(1兩)

    • 鹹澀微溫,傳統用於化痰軟堅、制酸止血。此處取其「化老痰」之功,針對痰濁久積成膠之證,尤宜痰黏難咯者;其收澀之性兼防辛散過度。
  3. 白芥子(1兩)

    • 辛溫走竄,專「搜皮裏膜外之痰」,破痰結而通肺絡,為治痰鳴喘咳要藥。與肉桂協同,溫散寒痰之力倍增,直擊「聲如曳鋸」之病機。
  4. 白胡椒(1兩)

    • 辛熱純陽,溫中散寒,助肉桂振奮脾腎陽氣。其辛辣之性可刺激氣道分泌,稀釋頑痰,間接緩解痰阻氣逆。
  5. 神曲(薑汁製丸)

    • 消食健脾,薑汁增強溫中止嘔之效,輔助運化中焦,杜絕生痰之源;丸劑緩圖,適合久病痰濕患者。

配伍特點

  • 溫化為主,痰火兼顧:全方性偏溫熱,以肉桂、白胡椒溫散寒飲,白芥子破痰,海螵蛸斂中寓散,共奏「溫而不燥、化痰不助火」之效。
  • 動靜結合:白芥子之辛散與海螵蛸之收斂並用,防溫藥耗氣,契合「無論新久」之治則,久服無弊。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通過溫陽化飲、滌痰通絡,使氣道痰濁得消,肅降復常,喘鳴自平。適用於寒象(本)與痰火(標)並存之哮證,尤重痰濁膠結之病理核心。

傳統服藥法


肉桂1兩,海螵蛸1兩,白芥子1兩,白胡椒1兩。
神曲薑汁打和為丸。
每服2錢,開水送下。
(糹發)按:冷哮最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慎用。
  • 本方有溫燥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氣喘多痰呼吸急促,喉中哮鳴如哨鳴音

相同名稱方劑


勝金理中丸, 出處:《飼鶴亭集方》。 組成:肉桂1兩,海螵蛸1兩,白芥子1兩,白胡椒1兩。 主治:痰火哮喘,聲如曳鋸,無論新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