癬膏藥

癬膏藥

XUAN GAO Y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22

熱/寒比例

(0.46)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8%
脾經 18%
肝經 18%
腎經 9%
心經 9%
膽經 9%
胃經 9%
大腸經 9%
肺經
脾經
肝經
腎經
心經
膽經
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癬膏藥的組成中包含馬錢子,這在中醫藥理上具有其深厚的依據。馬錢子,又名馬錢、馬錢樹種子,其主要成分為生物鹼,具有獨特的藥理作用。首先,馬錢子具備解析和消腫的特性,能有效緩解皮膚癬疾引起的炎症與瘙癢,促進癬癥的復原過程。其次,其內含的活性成分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增強皮膚細胞的營養供應,進一步提高免疫力,對抗外來病原體的侵襲。此外,馬錢子在傳統中醫中也被認為具解毒清熱的功效,能用於多種皮膚疾患的治療,充分顯示出其在癬膏藥方劑中的重要性。然而,因馬錢子具有一定的毒性,必須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使用,以確保療效的同時避免副作用的發生。因此,合理的劑量和使用方法對於發揮其療效至關重要。

蔥白在「癬膏藥」中,其加入的原因主要有二:

一、 殺菌消炎: 蔥白性溫,味辛,具有較強的殺菌消炎作用,可抑制病菌生長,減輕皮膚炎症。對於因真菌感染引起的癬症,蔥白能有效地消滅病菌,促進傷口癒合。

二、 活血通絡: 蔥白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營養,有利於受損皮膚的修復。對於因氣血瘀滯引起的皮膚病變,蔥白能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促進患處的康復。

癬膏藥的傳統配方中,鉛粉的使用歷史悠久,其主要原因在於其具有殺菌、消炎和促進皮膚癒合的特性。鉛粉能夠有效抑制癬菌的生長,減少皮膚感染和發炎的情況,從而有助於緩解癬症的症狀。此外,鉛粉還具備收斂和沉澱的功能,能有效減少皮膚的分泌物,保持患處的乾燥,創造有利於皮膚恢復的環境。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鉛是一種重金屬,其毒性不容忽視,長期或過量使用可能會對人體造成損害。因此,在使用含鉛的中藥方劑時,必須謹慎並遵循醫生的指導,以避免潛在的健康風險。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患者選擇替代療法,尋求更安全有效的治療辦法,使得鉛粉在中藥中的使用面臨重新評估的必要性。

「癬膏藥」中加入麻油,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潤滑作用:麻油具有優良的潤滑性,能使藥膏更容易塗抹於患處,並滲透至皮膚深層,發揮藥效。同時,麻油也能軟化角質,促進藥物吸收。
  2. 抗炎止癢:麻油具有抗炎止癢功效,能減輕癬症引起的紅腫、瘙癢等症狀。麻油中含有亞麻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能抑制炎症反應,促進皮膚修復。

麻油的潤滑和抗炎作用,使其成為「癬膏藥」中常用的重要成分,能有效改善癬症,促進皮膚健康。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癬膏藥」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癬」,古稱癬證,泛指皮膚表面因風濕熱邪蘊結,或蟲毒外襲所致的瘙癢、脫屑、乾裂或濕潤之慢性皮膚病。傳統中醫認為癬多由「風、濕、熱、蟲」四因合而為病,其病位在肌表,病機為氣血凝滯、皮膚失養。此膏藥外貼,直接作用於患處,以祛風除濕、殺蟲止癢、解毒散結為主要治法。

二、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番木鱉(馬錢子)

    • 性味苦寒,有大毒,歸肝、脾經。
    • 功效:通絡散結、消腫止痛、殺蟲解毒。
    • 治癬機理:其毒性成分「士的寧」能麻痹局部神經,抑制皮膚真菌及寄生蟲,緩解癬證瘙癢;其散結之力可攻逐皮膚頑厚之痂皮,促進新肌生長。
  2. 蔥白須(蔥鬚)

    • 性味辛溫,歸肺、胃經。
    • 功效:發表通陽、解毒散結。
    • 治癬機理:辛溫走窜,助藥力透達肌表;其揮發油(如大蒜素)具抗菌作用,可輔助殺滅皮膚病原微生物;兼能活血通絡,改善局部氣血瘀滯。
  3. 鉛粉(鹼式碳酸鉛)

    • 性味甘辛寒,有毒,歸肝、腎經。
    • 功效:收斂生肌、殺蟲止癢。
    • 治癬機理:其收斂之性可減少皮膚滲液,適用於濕性癬瘡;外用能抑制真菌生長,傳統視為「殺蟲」要藥(此處「蟲」泛指致癬微生物)。
  4. 麻油

    • 性味甘涼,歸大腸經。
    • 功效:潤膚生肌、解毒消腫。
    • 治癬機理:作為膏劑基質,能柔潤皮膚,緩解乾癬皸裂;其脂溶性助藥力滲透,並形成保護膜防止外界刺激。

三、配伍與製法原理

  • 熬膏法:以麻油為基底,高溫提煉藥物有效成分,使毒性物質(如番木鱉)部分分解以減毒。
  • 桑枝攪拌:桑枝具祛風濕之性,可能藉攪拌過程使藥性調和,增強祛風之效。
  • 浸水七日:一是去火毒(降低膏藥刺激性),二是使鉛粉等礦物藥充分溶解,緩釋藥效。

四、整體作用機理
此方以「毒攻毒」為核心:

  1. 殺蟲抑菌:番木鱉、鉛粉協同抑制致癬之「蟲」(真菌或寄生蟲)。
  2. 祛風除濕:蔥白須辛散透表,麻油潤燥,一散一潤調和皮膚狀態。
  3. 修復肌表:鉛粉收斂生肌,麻油潤養,促進癬瘡癒合。

外貼直接作用患處,避免內服毒性,體現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辨證思維。

傳統服藥法


番木鱉1兩,蔥白須1兩,鉛粉1兩,麻油1斤。
上藥熬膏,用桑枝頻攪,收至滴水成珠,傾在清水中,浸七日。
用布攤貼癬處。3個即愈。

相關疾病


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

相同名稱方劑


癬膏藥, 出處:《良方合壁》卷下。 組成:番木鱉1兩,蔥白須1兩,鉛粉1兩,麻油1斤。 主治:癬。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