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鱉子膏
MU BIE ZI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百一》卷二十引張纔卿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熱 (25.0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木鱉子膏」方劑中包含「木鱉子」,主要原因有二:
一、 藥性相符: 木鱉子味甘、性寒,具有消腫止痛、通乳等功效。與其他藥材搭配,可針對乳腺腫痛、乳汁不通等症狀,發揮協同作用。
二、 臨牀驗證: 古籍記載及現代研究皆表明,木鱉子對於乳腺疾病有一定療效。將其加入膏方中,可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木鱉子膏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 乳香性溫,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木鱉子膏本身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加入乳香可加強其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
- 消腫止痛: 乳香能有效緩解疼痛,並有助於消腫。木鱉子膏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瘡瘍腫毒等症,乳香的加入能加強其消腫止痛的效果,減輕患者的痛苦,促進傷口癒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木鱉子膏」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是齋百一選方》王璆所載,木鱉子膏主治:「經絡受風寒邪氣,筋脈牽連,皮膚疼痛,結聚成核,拘攣麻痹。」
《幼幼集》孟繼孔則記載木鱉子膏用於治療嬰兒「有聲無淚之腹痛」。
治療原理分析
木鱉子膏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的「溫經散寒、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理論。
- 外感風寒: 根據《是齋百一選方》,此方主要針對外感風寒邪氣侵襲經絡,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筋脈拘急,肌肉疼痛,甚至形成硬結。
- 嬰兒腹痛: 根據《幼幼集》,嬰兒腹痛多因脾胃虛寒,或氣機不暢引起。
方中主藥:
木鱉子:
- 性味歸經:苦、微甘、溫;有小毒。歸肝、脾、胃經。
- 功效:消腫散結,祛毒。
- 作用:木鱉子能消散經絡中的風寒濕邪,消腫止痛,並可活血化瘀,疏通經絡。其苦溫之性有助於溫通經脈,驅散寒邪。
乳香:
- 性味歸經:辛、苦、溫。歸心、肝、脾經。
- 功效:活血行氣止痛,消腫生肌。
- 作用:乳香辛溫香竄,能行氣活血,通經止痛,增強木鱉子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之效。且乳香還能消腫生肌,有助於消除因風寒邪氣聚結而成的硬塊。
在《是齋百一選方》中,木鱉子膏以外用擦塗為主,通過藥物直接作用於患處,藥力直達病所,並輔以按摩手法促進藥物吸收,增強療效。
在《幼幼集》中,木鱉子膏以少量內服為主,通過溫中散寒、行氣止痛來緩解嬰兒腹痛。其與鉤藤、枳殼同用,可加強理氣止痛之效。
總體而言,木鱉子膏以木鱉子和乳香為主藥,利用其溫通經絡、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針對性地治療因風寒邪氣侵襲經絡或脾胃虛寒導致的疼痛症狀。無論是外用還是內服,皆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思想。
傳統服藥法
木鱉子1兩(去皮,銼如小豆大,用清油2兩,浸十二一宿,然後慢火熬及一半,取出木鱉子,下黃蠟1錢,相攪勻,等蠟化為度,絹濾去滓),乳香1錢(別研細,等木鱉子油與蠟相次欲凝,急投在油內,不住手攪勻)。
上以瓷器收。
每用少許,擦肌肉皮膚疼痛聚硬處,不住手,以極熱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木鱉子膏, 出處:《百一》卷二十引張纔卿方。 組成:木鱉子1兩(去皮,銼如小豆大,用清油2兩,浸1-2宿,然後慢火熬及一半,取出木鱉子,下黃蠟1錢,相攪勻,等蠟化爲度,絹濾去滓),乳香1錢(别研細,等木鱉子油與蠟相次欲凝,急投在油內,不住手攪勻)。 主治:經絡受風寒邪氣,筋脈牽連皮膚疼痛,結聚成核,拘攣麻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