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犀膏

海犀膏

HAI XI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理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1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3%
心經 33%
肝經 33%
脾經
心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海犀膏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乳香性溫,味辛,歸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海犀膏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乳香的活血化瘀功效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2. 促進傷口癒合: 乳香亦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能抑制傷口感染,促進傷口癒合。海犀膏多用於外敷,乳香的藥效能夠直接作用於傷口部位,加速傷口修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海犀膏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述「癰毒諸痛」,屬外科方劑,專治熱毒壅結、氣血瘀滯所致之癰疽腫痛。其應用以「攤紙貼患處」之外用法,符合古代瘡瘍治療中「敷貼消散」之思路,旨在直接作用于病灶,緩解局部紅腫熱痛。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水膠(即黃明膠)

    • 性味甘平,具黏斂之性,古代多用於瘡瘍貼敷。其黏合可固護瘡面,兼能緩解腫痛;《本草綱目》載其「消腫毒,貼瘧丹」,推測其於此方中作用為固定藥物、形成保護膜,並助藥性緩釋滲透。
  2. 臣藥:乳香

    • 辛散苦泄,活血行氣、消腫生肌,為外科止痛要藥。其樹脂特性與水膠協同,既能促進局部氣血流通,又可黏附患處,增強藥效持續性。《醫學入門》稱其「定諸經之痛」,尤其適合癰疽瘀痛。
  3. 加減配伍(明雄、飛礬、朱砂)

    • 明雄黃:辛溫有毒,解毒殺蟲,針對熱毒熾盛之癰瘡。
    • 飛礬(白礬):酸澀寒,燥濕止血,助斂瘡防腐。
    • 朱砂:甘微寒,清熱解毒,鎮心安神,或緩癰毒擾神之躁。
    • 此三藥增入後,方劑轉為「解毒斂瘡」之強效組合,尤適腐肉未潰或滲液不止者,藉礬、雄黃之燥濕拔毒,輔朱砂清熱鎮痛,共奏「箍毒消腫」之效。

治療原理推論
本方以「膠體貼敷」為載體,結合「活血解毒」藥物,形成局部治療體系:

  • 物理層面:水膠成膜,隔絕外邪,減少摩擦刺激;乳香樹脂黏附,延長藥效。
  • 藥理層面:乳香行氣血、化瘀滯,改善患處微循環;雄黃、白礬等直接抑制瘡毒,控制感染。此設計符合古代「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的思想,透過外用引藥直達病所,避脾胃代謝之耗損。

結論
海犀膏體現「簡效外用」之思維,核心藉膠、乳香之黏滯性與活血性,奠定消腫止痛基礎;後加雄黃等藥,則強化解毒效能,適應證候由單純瘀痛擴展至熱毒壅盛之重症,反映古人隨證加減之靈活。

傳統服藥法


水膠1兩,乳香1兩。
5月午日以上藥煎水攤紙上陰乾,剪貼患處;或入明雄、飛礬各等分,朱砂3分,刷紙剪貼。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海犀膏, 出處:《理瀹》。 組成:水膠1兩,乳香1兩。 主治:癰毒諸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