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神降散方中包含皁莢,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通便瀉下,消積化滯:皁莢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經,具有通便瀉下、消積化滯之效。神降散主治小兒疳積、腹脹便祕等症,皁莢可促進腸道蠕動,排除積滯,改善便祕症狀,有助於恢復小兒脾胃功能。
- 解毒消腫,止痛殺蟲:皁莢亦有解毒消腫、止痛殺蟲之效。對於小兒因積食所致的腹痛、發熱、口臭等症狀,皁莢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緩解不適。
因此,神降散中加入皁莢,旨在通便瀉下、消積化滯,同時兼具解毒消腫的功效,以達到治療小兒疳積的目標。
神降散方劑中包含黃柏,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
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善於清瀉下焦濕熱,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各種症狀,如赤白帶下、陰癢、小便短赤、尿頻、口苦咽乾等,均有較好的療效。
此外,黃柏還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可以抑制細菌的生長繁殖,有助於治療濕熱引起的皮膚病。因此,黃柏在神降散中,發揮着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重要作用,與其他藥物配合,共同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神降散方中包含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 黃連性寒味苦,入心、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的功效。神降散主治熱邪上擾心神,症見神志不清、躁狂不安、口舌乾燥等,黃連可清心火、降火氣,使心神寧靜,達到安神定志的效果。
- 止瀉止痢: 神降散亦用於濕熱下注所致的腹瀉、痢疾,黃連可清熱燥濕,止瀉止痢,有助於改善腸道菌羣失衡,減輕腹瀉症狀。
綜上所述,黃連在神降散中發揮着清熱瀉火、止瀉止痢的重要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神降散方劑中包含白芷,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祛風止痛: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消腫之功效。神降散為治療風寒濕痺、頭痛鼻塞、肢體麻木等症的方劑,白芷可有效祛除風寒,緩解疼痛,改善痺痛症狀。
- 通竅開鼻: 白芷具有通鼻竅、開閉塞的功效,對於風寒引起的鼻塞不通、嗅覺失靈等症,白芷可以疏通鼻竅,改善呼吸。神降散中白芷的加入,有助於改善患者鼻塞等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神降散」主治功效分析
古文內容分析
我們可以分析「神降散」的組成和主治功效:
- 《仁齋直指方論》| 楊士瀛:提到「神降散,治走皮疿。桑寄生一小把,木𣗬桑根取皮一握,白芷、黃連煎湯,溫和,以帛蘸洗,候露出盡,拭乾敷藥。」
- 主治:走皮疿。
- 使用方法:桑寄生、木𣗬桑根皮、白芷、黃連煎湯,外洗患處。
- 《世醫得效方》| 危亦林:僅提及方劑名稱「神降散」,未提供具體內容。
主治功效分析
從《仁齋直指方論》的記載來看,「神降散」主要用於治療走皮疿。
- 走皮疿:根據古文描述的「桑寄生、木𣗬桑根取皮、白芷、黃連煎湯外洗」以及方劑中皂莢、黃柏、黃連、白芷等藥材特性,推測走皮疿是一種皮膚疾病,可能具有紅腫、瘙癢、疹子等症狀。
治療原理分析
「神降散」的治療原理可以從其藥物組成來推測:
- 清熱解毒:黃柏、黃連都是常用的清熱解毒藥物,能夠抑制細菌和病毒的生長,減輕皮膚的炎症反應。
- 祛風止癢:白芷具有祛風止痛、通竅的作用,可能用於緩解皮膚瘙癢和疼痛。桑寄生也具有祛風濕的效果。
- 抗菌消炎:皂莢、黃柏、黃連都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抗氧化作用,有助於控制皮膚感染和炎症。
- 外用洗劑:使用桑寄生、木𣗬桑根皮、白芷、黃連煎湯外洗,可以使藥物直接作用於患處,發揮局部治療效果。
綜合以上分析,「神降散」可能通過清熱解毒、祛風止癢、抗菌消炎等作用,來治療走皮疿等皮膚疾病。其外用洗劑的形式,也使得藥物能夠更直接地作用於患處,提高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滿尺皂角(去弦核,燒存性)、麻竹、大籜(燒存性)、厚黃柏、鷹爪、黃連瓜、樟葉(乾)、白芷各等分。
上各為末。
先以桑寄生1小把、木(木臭)桑根(取皮)1握、白芷、黃連煎湯,溫和,以帛蘸洗患處,候露出盡,拭乾,再以麻油調藥末,敷之。
謹勿吃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不宜與其他具有毒性的中藥同用。
- 本方不宜與寒涼性食物同用。
相同名稱方劑
神降散, 出處:《直指》卷二十四。 組成:滿尺皂角(去弦核,燒存性)、麻竹、大箨(燒存性)、厚黃柏、鷹爪黃連、瓜樟葉(乾)、白芷各等分。 主治:走皮。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