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唇瘡」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唇瘡,又稱口瘡、口角炎,是一種發生於口唇部位的急性炎症性疾病。臨床表現為口唇部位出現紅腫、疼痛、糜爛、滲液等症狀。
唇瘡的病因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
- 局部因素:如口唇部位皮膚乾燥、摩擦、創傷等,可導致唇瘡的發生。
- 全身因素:如免疫力低下、營養不良、缺乏維生素等,可導致唇瘡的發生。
- 感染因素:如病毒、細菌、真菌等感染,可導致唇瘡的發生。
唇瘡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 局部治療:可使用爐甘石洗劑、3%雙氧水等進行局部清洗、消毒。
- 全身治療:可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藥物等進行全身治療。
- 中醫治療:可使用中藥內服、外敷等方法進行治療。
唇瘡的預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保持口唇部位清潔、乾燥。
- 避免口唇部位摩擦、創傷。
- 增強自身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 注意營養,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唇瘡是一種常見的口腔疾病,如果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歸脾湯
- 1.《瘍科心得集》:「_歸脾湯_,治瘡瘍憂思傷脾,血虛發熱,食少體倦,或唇瘡流注,及不能消散潰斂等證。」
- 2.《赤水玄珠》:「一婦懷抱久郁,或時胃口嘈辣,胸膈不利,月水不調,晡熱,食少,體倦,唇腫,己年餘矣。此脾經鬱火傷血,用歸脾湯加薑汁炒黃連、山梔,少佐吳茱萸,嘈辣頓去,飲食少進,乃去黃連,加貝母、遠志,胸膈通利,飲食如常。又用加味逍遙散,歸脾湯,間服百餘劑,月水調而唇瘡愈。」
加味逍遙散
- 1.《女科撮要》:「遂以加味歸脾湯、加味逍遙散、補中益氣湯,如法調治,元氣漸復,唇瘡亦愈。後因怒,寒熱耳痛,胸膈脹悶,唇焮腫甚,此是怒動肝火而血傷,遂用四物合小柴胡加山梔頓愈。後又怒,脅乳作脹,肚腹作痛,嘔吐酸涎,飲食不入,小水不利,此是怒動肝木克脾土,乃用補脾氣、養脾血而愈。」
- 2.《赤水玄珠》:「一婦懷抱久郁,或時胃口嘈辣,胸膈不利,月水不調,晡熱,食少,體倦,唇腫,己年餘矣。此脾經鬱火傷血,用歸脾湯加薑汁炒黃連、山梔,少佐吳茱萸,嘈辣頓去,飲食少進,乃去黃連,加貝母、遠志,胸膈通利,飲食如常。又用加味逍遙散,歸脾湯,間服百餘劑,月水調而唇瘡愈。」
補中益氣湯
- 1.《女科撮要》:「遂以加味歸脾湯、加味逍遙散、補中益氣湯,如法調治,元氣漸復,唇瘡亦愈。後因怒,寒熱耳痛,胸膈脹悶,唇焮腫甚,此是怒動肝火而血傷,遂用四物合小柴胡加山梔頓愈。後又怒,脅乳作脹,肚腹作痛,嘔吐酸涎,飲食不入,小水不利,此是怒動肝木克脾土,乃用補脾氣、養脾血而愈。」
瀉黃散
- 1.《退思集類方歌注》:「)口臭唇瘡胃火沖,煩渴易飢(即中消證)肌肉熱,(脾胃主肌肉)脾中伏火併為功。(按:脾中伏火,何以不用黃連?吳鶴皋謂惡其燥者,非也,乃惡其遏也。蓋白虎湯治肺胃燔灼之火,身大熱煩渴而有汗者;此治脾胃鬱蒸之火,肌肉熱煩渴而無汗者,故加防風、藿香,兼取火鬱則發之義也。)」
- 2.《退思集類方歌註》:「)口臭唇瘡胃火沖,煩渴易飢(即中消證)肌肉熱,(脾胃主肌肉)脾中伏火併為功。(按:脾中伏火,何以不用黃連?吳鶴皋謂惡其燥者,非也,乃惡其遏也。蓋白虎湯治肺胃燔灼之火,身大熱煩渴而有汗者;此治脾胃鬱蒸之火,肌肉熱煩渴而無汗者,故加防風、藿香,兼取火鬱則發之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