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風癬」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風癬是中醫古代皮膚病的一種,多發於春夏季節,以皮膚瘙癢、丘疹、結節、脫屑等為主要臨床表現。
風癬的病因主要與風、濕、熱、燥等外邪侵襲人體有關,此外,脾胃虛弱、營衛不和等內因也可導致風癬的發生。
風癬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 皮膚瘙癢:是風癬最常見的症狀,多為陣發性,可伴有灼熱感。
- 丘疹:多見於手足、四肢等部位,呈針頭大小,鮮紅色或淡紅色,表面光滑,無滲出。
- 結節:多見於頭皮、四肢等部位,呈圓形或橢圓形,質硬,表面有鱗屑。
- 脫屑:多見於結節消退後,皮膚表面出現鱗屑。
風癬的治療以清熱、解毒、祛風、止癢為主。常用中藥有白鮮皮、地膚子、苦參、蛇床子等。
風癬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澡、勤換衣。
- 避免接觸過敏原。
- 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風癬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但如果治療及時,是可以治癒的。如果有相關症狀,建議及早到醫院就診。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當歸飲子
- 1.《奇效良方》:「治瘡疥風癬,濕毒燥癢。」
- 2.《醫燈續焰》:「_當歸飲子_,治瘡疥風癬,濕毒燥癢瘡。」
- 3.《玉機微義》:「當歸飲子治瘡疥風癬濕毒燥癢瘡」
- 4.《丹溪心法》:「_當歸飲子_,治瘡疥、風癬、濕毒,燥癢瘡。」
- 5.《醫方選要》:「當歸飲子,治瘡疥、風癬、濕毒燥癢。」
▼ 展開更多
苦參湯
- 1.《濟世神驗良方》:「治面上風癬(先用苦參湯洗),白芷三錢,黃連,黃丹各二錢,白茯苓一錢五分,輕粉五分香油調搽。一方加竹節、白附子、治面風之遊走。」
消風散
- 1.《外科備要》:「由風濕客於穀道而成,形如風癬,作癢,破流黃水,浸淫遍體,癢而微痛,宜搽如聖膏海,內服消風散黃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