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仙烏豆方劑中加入白礬,主要是基於其 收斂止血、燥濕止癢 的功效。白礬性寒,味酸澀,入肺、脾、胃經。
1. 止血作用: 白礬能收斂血管,減少出血量,適用於因血熱妄行引起的出血症狀,如外傷出血、鼻出血等。
2. 燥濕止癢: 白礬能吸附濕氣,並具有抗菌作用,可用於治療濕疹、皮炎等皮膚病,減輕瘙癢。
因此,白礬在仙烏豆方劑中發揮著重要的輔助作用,有助於改善出血和瘙癢等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仙烏豆」主治功效分析
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古文內容「上為細末。每服半錢或一錢。煎冬瓜子薄荷清米飲調下。量兒大小與之。乳食前。仙烏豆」,結合方劑組成成分,可以推斷「仙烏豆」的治療原理如下:
方劑組成與功效:
- 白礬: 收斂止血、解毒殺蟲。
- 烏豆(黑豆): 補腎益精、養顏美容。
古籍記載的主治: 因發驚癇之後,心神失守而癡。
綜合分析:
- 古文記載的「仙烏豆」服法是以冬瓜子、薄荷及清米飲調服。冬瓜子利水消腫,薄荷疏散風熱、清利頭目,清米飲則有清熱生津的作用。此服法有助於清熱利濕,可能與白礬的收斂解毒功效相輔相成,以緩解驚癇後的不適症狀。
- 烏豆的補腎益精功效,則可能針對「心神失守而癡」的症狀。中醫認為腎藏精,主骨生髓,腦為髓海,腎精充足則神志清明。因此,烏豆可能通過補腎益精來改善心神失守的狀態。
主治功效
基於上述分析,「仙烏豆」的主治功效為:
- 治療小兒驚癇後遺症,特別是因驚癇導致的心神不寧、呆滯等症狀。
- 透過白礬的收斂解毒,輔以烏豆的補腎益精,達到安神益智的效果。
總結
「仙烏豆」方劑透過白礬與烏豆的配伍,並以冬瓜子、薄荷和清米飲調服,發揮清熱利濕、收斂解毒、補腎益精的作用,針對小兒驚癇後引起的心神失守、呆滯等症狀進行治療。其配伍精簡,針對性強,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思想。
傳統服藥法
虢丹2兩,晉礬2兩。
上為末,入一盒子盛,先用蛤粉封口縫,後以鹽泥固濟,炭火煅通赤,放冷,取出研末。
以水1鬥,黑豆5升,同藥末於鍋中煮至水盡為度,曬乾、任意與食,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癲癇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仙烏豆, 出處:《衛生總微》卷六。 組成:虢丹2兩,晉礬2兩。 主治:因發驚癇之後,心神失守而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