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地柏清腸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腸道熱毒積聚,容易引起腹痛、便血、發熱等症狀。生地黃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緩解腸道熱毒,改善便血、腹痛等症狀。
- 滋陰潤燥: 生地黃能滋陰潤燥,有助於緩解腸道燥熱,改善便祕等症狀。地柏清腸湯主要針對腸道濕熱證,生地黃能滋陰潤燥,與其他藥物配合,達到清熱利濕、潤腸通便的效果。
地柏清腸湯中加入側柏葉,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側柏葉性寒,味苦,入肺、肝經。其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清泄肺熱,並能涼血止血,適用於熱毒壅盛、肺熱咳嗽、咯血、吐血等症。
地柏清腸湯主治濕熱蘊結、腸胃不和所致的腹痛、腹瀉、裡急後重等症,側柏葉的加入,可以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協同其他藥物,更好地達到清熱利濕、止瀉止痛的目的。
地柏清腸湯中包含金銀花,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
金銀花性寒,味甘,入肺、心、胃經。其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疏散風熱的功效。地柏清腸湯主要用於治療腸胃濕熱所致的腹痛、腹瀉、痢疾等症狀,金銀花可以清熱解毒,消除腸胃濕熱,並輔助其他藥材消炎止痛,促進腸道功能恢復。此外,金銀花還可清利濕熱,對於伴隨口渴、尿黃等症狀的患者也有助於改善。
地柏清腸湯中加入茜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茜草味苦寒,入心、肝、膀胱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對於腸道熱毒所致的腹痛、腹瀉、便祕等症狀,茜草可以有效清熱解毒,緩解腸道炎症。
- 利水通淋: 茜草性寒,能利水通淋,對於濕熱下注、小便不利等症狀,茜草可以促進水液代謝,排解毒素,改善排尿狀況。
因此,地柏清腸湯中加入茜草,可以有效發揮清熱解毒、利水通淋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腸道濕熱、排毒止瀉的效果。
地柏清腸湯中加入赤芍,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涼血止痛:赤芍性微寒,入肝經,具有涼血止痛之效。地柏清腸湯主治熱毒壅盛、腸胃積熱所致的腹痛、便血等症,赤芍可清熱涼血,緩解腸胃熱毒,並止痛消腫,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 活血化瘀:赤芍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腸胃局部血液供應,有利於消炎止痛,並有助於排出積熱瘀滯,促進腸道功能恢復。
因此,地柏清腸湯中加入赤芍,既能清熱涼血止痛,又能活血化瘀,有助於整體療效的提升。
地柏清腸湯中加入夏枯草,主要是針對其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
夏枯草性寒,味苦,入肝、膽經,具有清熱瀉火、散結消腫之效。其對於肝膽濕熱所致的目赤腫痛、咽喉腫痛、乳癰、瘰癧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地柏清腸湯主要用於治療腸胃濕熱、便祕等症狀。夏枯草的加入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起到清熱瀉火、潤腸通便的功效。
地柏清腸湯中加入血見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血見愁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地柏清腸湯主治濕熱蘊結腸胃、腹痛腹瀉、裡急後重等症,血見愁可協助清熱解毒,緩解腸胃濕熱,消除腹痛,達到止痛止瀉的效果。
- 活血化瘀,通利腸道: 血見愁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進腸道血液循環,改善腸道功能,幫助排泄毒素,從而達到通利腸道的作用。地柏清腸湯中加入血見愁,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加速排泄,緩解便祕等症狀。
主治功效
地柏清腸湯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症狀:
根據古文記載,地柏清腸湯主要用於治療腸熱下血,症狀表現為:
- 糞後下血,鮮紅光澤。
- 或血色深紫,有凝塊且紫亮。
治療原理分析:
地柏清腸湯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的「涼血泄熱」法則。方中各藥材的功效如下:
- 生地黃: 滋陰養血,清熱涼血,用於改善血熱妄行導致的出血。
- 側柏葉: 涼血止血,清熱利濕,針對腸道濕熱和出血有良好效果。
- 金銀花: 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有助於消除腸道炎症和熱毒。
- 茜草: 活血化瘀,涼血止血,可改善血瘀和出血症狀。
- 赤芍: 活血散瘀,清熱涼血,與茜草相輔相成,增強活血化瘀、涼血止血之效。
- 夏枯草: 清肝瀉火,散結消腫,對於腸道熱毒壅盛有清解作用。
- 血見愁: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進一步增強方劑的清熱涼血止血功效。
- 紫葳花: 活血調經,涼血祛風,也有助於緩解出血症狀。
- 鮮茅根、生藕: 煎湯代水,增強清熱涼血利尿之效。
從方劑組成來看,地柏清腸湯以生地黃、側柏葉為君藥,清熱涼血止血;金銀花、茜草、赤芍、夏枯草、血見愁為臣藥,輔助君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涼血止血;紫葳花為佐藥,活血調經,加強止血效果;鮮茅根、生藕煎湯代水,增強清熱涼血利尿之效。諸藥合用,共奏涼血泄熱、清腸止血之功。
總結:
地柏清腸湯針對腸熱下血的病機,以涼血泄熱為主要治療原則,通過多種藥材的協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涼血止血的功效,從而改善糞後下血,鮮紅光澤,或血色深紫,有凝塊且紫亮的症狀。方劑藥材配伍精當,是治療腸熱下血的有效方劑。
傳統服藥法
鮮生地6錢,生側柏葉4錢,銀花2錢,茜草2錢,赤芍2錢,夏枯草2錢,血見愁2錢,紫葳花2錢。
涼血泄熱。
先用鮮茅根、生藕各2兩,煎湯代水。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涼血、止血的作用,主要用於腸熱引起的糞後下血,鮮紅光澤,成色深紫,或有凝塊紫亮者。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地柏清腸湯, 出處:《重訂通俗傷寒論》引胡在茲方。 組成:鮮生地6錢,生側柏葉4錢,銀花2錢,茜草2錢,赤芍2錢,夏枯草2錢,血見愁2錢,紫葳花2錢。 主治:涼血泄熱。主治:腸熱,糞後下血,鮮紅光澤,成色深紫,或有凝塊紫亮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