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抵痰湯中包含天南星,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化痰:天南星性溫燥,入肺經,善於燥濕化痰,對於痰多粘稠、咳喘氣促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 祛風止痙:天南星亦具有祛風止痙的作用,可用於治療風痰阻滯所致的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痙攣等症。
因此,天南星在抵痰湯中發揮着燥濕化痰、祛風止痙的功效,可有效治療痰濕阻肺、風痰上擾所致的咳嗽、氣喘、口眼歪斜等病症。
抵痰湯中包含礞石,主要原因如下:
- 礞石性寒,味甘鹹,入肺、胃經。其具清熱化痰、降逆止嘔之效。抵痰湯主治痰熱壅肺,咳嗽喘息,胸悶氣促等症,而礞石可清肺熱,化痰液,並能降逆止嘔,改善痰多咳喘的症狀。
- 礞石可與方中其他藥材協同作用。例如,抵痰湯中還有貝母、瓜蔞等藥材,其也具化痰止咳之效,與礞石共同作用,可更有效地清熱化痰,止咳平喘。
綜上所述,礞石在抵痰湯中起到清熱化痰、降逆止嘔的關鍵作用,並與其他藥材協同增效,使方劑更能針對痰熱壅肺的病症,達到治療效果。
抵痰湯中加入海浮石,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化痰: 海浮石性寒,味甘鹹,入肺經,具有清熱化痰、軟堅散結的功效。對於痰熱壅肺、咳嗽痰多、胸悶氣促等症狀,海浮石能清熱解毒,化痰止咳,起到改善呼吸道症狀的作用。
- 利水消腫: 海浮石亦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可以幫助身體排除多餘水分,減輕痰液積聚的症狀。對於痰多粘稠、不易咳出者,海浮石能幫助稀釋痰液,使其更容易排出。
抵痰湯中包含穿山甲,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通經活絡,消腫散結: 穿山甲性味辛溫,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散結之效。可助於疏通經絡,消除痰液積聚,達到化痰止咳的效果。
- 破血行瘀,散瘀消腫: 穿山甲可破血行瘀,散瘀消腫,對於痰液粘稠、難以咳出者,可起到化痰止咳的作用。
因此,抵痰湯中加入穿山甲,能有效改善痰液粘稠、咳痰不爽的症狀,達到止咳化痰之效。
抵痰湯中加入訶子,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 燥濕化痰: 訶子味酸、澀,性涼,入肺、脾、大腸經,具有燥濕化痰、止瀉止咳的功效。抵痰湯主要用於治療痰濕阻肺、咳嗽痰多等症,訶子能有效地清熱燥濕,化解痰液,並能改善肺氣,使痰液易於排出。
- 收斂止瀉: 訶子能收斂腸道,固澀止瀉,對於痰濕阻肺導致的脾胃虛弱、食少泄瀉等症也有輔助作用。因此,訶子在抵痰湯中不僅能化痰,還能調節脾胃,使治療更加全面。
抵痰湯中包含橘紅,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燥濕化痰:橘紅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它能宣肺散寒,化痰止咳,對於痰濕阻肺引起的咳嗽、咳痰、胸悶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 理氣止咳:橘紅還具有理氣止咳的作用,能疏肝理氣,使氣機通暢,從而緩解因氣滯痰阻引起的咳嗽、胸悶、腹脹等症狀。
因此,橘紅在抵痰湯中可以有效地化痰止咳,理氣止痛,對於治療痰濕阻肺、氣滯痰阻引起的咳嗽等症狀有良好的效果。
抵痰湯中加入龍骨,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鎮驚安神: 龍骨性寒,味甘鹹,入心、腎經,具有鎮驚安神、斂汗止瀉的作用。抵痰湯主治痰熱內擾,神昏譫妄,龍骨可以鎮定心神,消除痰熱所致的躁動不安。
- 固澀止汗: 抵痰湯中常加入貝母、瓜蔞等清熱化痰藥物,容易導致汗出。龍骨可以固澀止汗,防止藥物過於寒涼,導致患者虛汗不止。
總之,龍骨在抵痰湯中起著鎮驚安神、固澀止汗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痰熱內擾、神昏譫妄等症狀。
抵痰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 抵痰湯多以辛溫之品為主,如麻黃、杏仁等,容易傷及脾胃。甘草味甘性平,能緩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保護脾胃,使藥物更易於吸收。
- 增強藥效: 甘草能調和諸藥,使各藥物發揮其最佳功效。此外,甘草還具備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的功效,與抵痰湯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增強其祛痰止咳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抵痰湯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癲病」表現為神志呆滯、情緒失調(喜怒哀樂不合常理)、記憶力衰退、言語混亂或行為無端,屬體弱兼痰濁蒙蔽心竅者。古代將此類症狀歸因於「痰迷心竅」,認為痰濕阻滯,使心神失守,故需豁痰開竅、鎮驚安神。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化痰逐痰:
- 天南星(生用):燥濕化痰、開竅醒神,生用擅攻頑痰,為癲癇痰盛要藥。
- 礞石(煅):質重沉降,下氣墜痰,專攻老痰膠結。
- 海浮石:清熱化痰,軟堅散結,助化解痰熱互結之證。
- 橘紅:理氣化痰,使氣順痰消,兼醒脾化濕。
通絡開竅:
- 山甲(炙):走竄通絡,破除痰瘀阻滯,引藥直達病所。
收斂固攝:
- 訶子:斂肺下氣,防化痰藥耗散太過,兼澀腸固脫(防久病體弱滑脫)。
- 龍骨:重鎮安神,收斂浮越之陽氣,定志止驚。
調和藥性:
- 甘草:緩和諸藥烈性,兼益氣和中,護脾胃。
配伍特點:
- 攻逐與收澀並用:礞石、南星峻猛攻痰,配伍訶子、龍骨防散泄過度,適合體弱痰盛者。
- 痰氣同調:橘紅理氣助化痰,山甲通絡解痰瘀互結,從氣血層面破解痰濁。
- 重鎮與開竅結合:龍骨鎮靜,南星開竅,共調心神紊亂。
治療原理核心:
以「滌痰—通絡—鎮心」為軸,先攻逐頑痰,疏通竅絡,再安定神志,契合癲病「痰蒙神擾」之病機。元酒煎服更助藥力上行,溫通血脈,強化化痰開竅之效。
傳統服藥法
天南星3錢(生),礞石4錢(煅),海浮石5錢,山甲3錢(炙),訶子4錢,橘紅5錢,龍骨3錢,甘草2錢。
元酒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抵痰湯, 出處:《醫學探驪集》卷五。 組成:天南星3錢(生),礞石4錢(煅),海浮石5錢,山甲3錢(炙),訶子4錢,橘紅5錢,龍骨3錢,甘草2錢。 主治:癲病獃獃癡癡,喜怒哀樂,發之皆不中節,或忘前失後,或言語不倫,或無故喜怒,或忽泣忽止,體較弱者。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