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六合湯

HAN LIU HE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元戎》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60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60.0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33%
脾經 33%
心經 33%
腎經
脾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寒六合湯中包含附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回陽救逆:寒六合湯主治陽氣虛衰,寒邪內侵所致的肢體厥冷、面色蒼白、脈微欲絕等症狀。附子性溫熱,入心、腎經,具有溫陽補火、回陽救逆之功效,可溫通經脈,驅散寒邪,恢復陽氣,改善患者的寒症。
  2. 助藥力,增效力:寒六合湯中多用寒涼藥物,例如地黃、芍藥等,容易造成陽氣耗損,導致病情加重。附子可溫補陽氣,助藥力,避免寒涼藥物過度損傷陽氣,使藥物療效更佳。

總之,寒六合湯中加入附子,是為了溫陽散寒,回陽救逆,同時避免寒涼藥物損傷陽氣,使藥物療效更佳。

主治功效


寒六合湯主治功效分析

寒六合湯,其核心組成以四物湯為基礎,再加入乾薑、附子兩味溫熱藥材而成。從古籍的記載中,可以明確其主治為虛寒證候。

病機分析:

  • 虛寒脈微、自汗: 此描述揭示了機體陽氣不足,導致氣血虛弱的病機。陽氣虧虛,不能固攝衛氣,則出現自汗;氣血不足,則脈象細微無力。
  • 氣難布息: 此指氣機運化失常,無法正常運行呼吸。陽氣虛衰,無法推動氣機運行,導致呼吸不暢。
  • 清便自調: 此為虛寒之象,陽氣不足,無力溫化水液,則大便清稀。

治療原理:

寒六合湯的治療核心在於溫陽散寒,補益氣血。

  1. 附子、乾薑: 此二藥為方中溫陽散寒之主力。附子性味辛熱,大補元陽,回陽救逆,能溫經散寒,以驅散體內寒邪;乾薑亦為辛熱之品,溫中散寒,助陽化氣,與附子相輔相成,加強溫陽之力。
  2. 四物湯: 四物湯為補血之基礎方,包含熟地黃、當歸、白芍、川芎。熟地黃滋陰養血,當歸補血活血,白芍養血柔肝,川芎行氣活血。四物湯在此能補益氣血,為溫陽散寒提供物質基礎。

綜合分析:

寒六合湯透過附子、乾薑的辛熱之性,溫補陽氣,驅散寒邪,輔以四物湯補養氣血,使機體陽氣充沛,氣血充足,從而達到溫經散寒,回陽救逆,補益氣血的功效。其治療對象為機體陽虛寒盛,氣血不足所致的虛寒證候,如脈微、自汗、氣難布息、清便自調等表現。

古籍文獻佐證:

  • 《祖劑》: 明確指出寒六合湯(即四物湯加乾薑、附子)治療“虛寒脈微、自汗、氣難布、息便清白”,與上述病機分析高度吻合。
  • 《醫方集解》、《成方切用》、《銀海指南》、《湯頭歌訣》、《秘珍濟陰》: 皆提到寒六合湯為四物湯基礎上加入薑附而成,用於治療血海虛寒的病症,進一步佐證其溫陽散寒,補血的治療方向。

總而言之,寒六合湯針對虛寒體質,陽氣虧虛,血氣不足所導致的諸多不適,具有顯著的溫陽散寒,補益氣血之效,尤其適用於虛寒證候。

傳統服藥法


四物湯加乾薑、附子。
上為粗末。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身體容易出汗

相同名稱方劑


寒六合湯, 出處:《元戎》。 組成:四物湯加乾薑、附子。 主治:虛寒脈微,自汗,氣難布息,清便自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